【经济茶座】特色街区要在“特”字上下功夫

2020年12月15日 09:54   来源:新疆日报

  近日,一个名叫城南往事的美食街区受到乌鲁木齐市民的追捧。寒冬里,不仅前来游玩、购物、吃饭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还纷纷在各种社交软件上发布视频和图片,一时间使这个开业不久的街区刷屏网络。

  说到城南往事,人们不由会联想到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顾名思义,该街区主打的是怀旧风。在这里,人们不仅能看见“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车站,还能品尝到久违的“大白兔奶糖”,或是体验一下30多年前在理发店理发的滋味。中老年人可以从中找回青春的记忆,年轻人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生活场景。

  特色街区将文化和消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消费中品读文化,得到精神的享受。它的出现既顺应了广大群众消费升级与提升生活品质的需要,也为加快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活力,有利于带动城市消费,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当前,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打造特色街区,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不够“特”。

  打造特色街区贵在突出自己的特点,不为迎合潮流而盲目跟风建设,才能避免“东施效颦”。照搬其他街区的商业模式,不仅让消费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还可能造成“千店一面”。这就要求特色街区打造一定要找准定位,强调尊重本地文化的独特性,多发掘当地民俗文化,让消费者在逛美景、品美食的同时领略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这方面,新疆不乏成功的经验,如伊宁市喀赞其民俗街区、特克斯县八卦城特色街区等,就用符合当地的文化符号表达特色,成功打造了独特的“IP”,让特色街区“特”出花样,从而声名远播,成为网红打卡地。

  可以说,写好特色街区的“特”字,既是其特色的生长空间,又是其保鲜的源头活水。打造特色街区应围绕“特”字做文章,因地制宜、创新创造,既要和广大消费者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相契合,也要用更丰富的业态和更多样的模式吸引消费者,不断增强特色街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能使其永葆活力。王玉召)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