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技术上结对子 生活中是亲人

2021年01月08日 09:51   来源:新疆日报

  2020年12月11日,在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总站,祁明业(右)领着买托呼提·依明检修设备、排查隐患。 记者 谢龙摄

  新疆日报讯(记者米日古力·吾报道65年前,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在准噶尔盆地戈壁荒漠打出第一口油井,由此拉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勘探开发的序幕。如今,由各民族的上万名员工组成的建设大军,分布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的生产、管理、技术、操作等各个岗位,推动着企业高质量发展。

  检修设备、排查隐患是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总站维修巡检班员工买托呼提·依明每天的“必修课”。刚工作时,因为对站场和设备不熟悉,买托呼提经常心里发怵,感觉压力较大。

  在公司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巡检班班长祁明业和买托呼提结成技术对子。从此,祁明业悉心在技术上给予买托呼提指导,帮助他尽快提高技能。祁明业带着买托呼提一起维修、巡检、设计、研发,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

  在祁明业的指导下,买托呼提从一名技术“小白”逐渐成长起来,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最初,面对技术精密度高的工作,我总是害怕自己做不好。师傅手把手教我,不懂的地方一遍遍给我讲。现在,我可以熟练地对机组各类故障对症下药,还加入公司国家级储运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队伍中,我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买托呼提说。

  买托呼提所说的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国家级储运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由包括输油、输气、综合计量3个专业的16名各民族技能骨干组建成的一支高技能人才团队。工作室成立后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结技术对子等方式,培养出了一支高技能“生力军”,操作人员中技师占比从2010年的5.6%提升至目前的15%,为行业提质增效提供了人才保障。

  祁明业是工作室现场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团队成员相互协作,攻坚克难,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63项,成为推动油气储运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我和买托呼提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是工作上的好搭档、学习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亲戚。”祁明业说。

  新疆油田采气一厂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材料员阿依努尔·吐拉洪和作业区运行班班长付莉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在一起工作的五六年时间里,她们彼此关照,一起学习,一起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遇到困难一起面对,有了成绩彼此鼓励。

  阿依努尔主要负责材料采购,看似没什么难度,其实门道很多。“如果她不知道机器的内部构造、材质、规格,就会买错材料。我是负责现场操作和管理的,所以我们平时经常‘腻’在一起探讨工作。一来二去,她成了采购专家,我也提升了专业能力,我们一起进步。”付莉笑着说。

  克拉美丽气田距离克拉玛依市区230多公里,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片曾经的荒凉沙漠如今洋溢着勃勃生机。“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和谐友爱,过年过节或者有谁过生日,就算再累我们也要聚在一起庆祝,这里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家园。”阿依努尔说。

  近年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方法、丰富载体,通过技术结对、联谊团拜、户外徒步、亲子同乐、厨艺比赛等方式,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员工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引向深入。

  “在新疆,各民族群众一起生活、工作、学习、过节是生活常态。在新疆油田公司机关处室、各厂处以及基层站队,到处都是各民族员工并肩同行的身影。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创造更精彩的未来。”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处(党委宣传部)思政科副科长孙静文说。

[责任编辑: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