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幸福抒怀】家的变迁

2021年01月08日 10:18   来源:新疆日报

  ■一个小家在变迁的同时,一个大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尚新革

  周末,远道而来的发小到家里做客,刚进屋,还没落座,便嚷嚷着要参观我的新居。

  我说我这80平方米的小屋,一眼望到头,没啥可瞧的。发小打趣道:“是不是有啥秘密,怕看见了!还是有啥宝贝,怕被偷了。”

  我笑着说:“50多岁的老阿姨了,有啥秘密!”

  发小来到我将阳台改成的书房时,一边翻看着书架上的书,一边感慨道:“唉,咱们小时候,哪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现在多好,你在这里看书、写作,多清静呀!”

  我家6口人,小时候家里只有两小间43平方米的土坯房,外屋摆放着水缸、桌子、凳子、土灶和一个大床,父母住外屋。里屋挨着火墙摆放着衣柜、被橱,好在我家是清一色的女孩,于是姐妹4人就睡在一张床上,怕拥挤,父亲就用木板给加宽了一点。

  当时屋子单薄的墙壁和破败的屋顶如同虚设,遇到刮风下雨,就得全家总动员,用盆盆罐罐轮番接漏下来的雨水,睡觉都不得安宁。为了修好家里的屋顶,父亲便叫上我和大姐帮忙。父亲站在屋顶用绳索用力往上拉房泥,我和大姐负责帮他往桶里装和好的草泥,这样繁重的工作对未成年的姐姐和我来说,实在是太累了。但为了屋子不再漏雨,我们咬牙坚持着,和父亲一起修好了屋顶。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由于受到长辈的疼爱和照顾,我们的童年也还是比较快乐的。

  1986年高中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团场最偏远的一个连队,成了一名从事大田劳动的农工。当时一个宿舍挤着4人,里间摆着4张床、4个木箱,外间放置劳动工具和自行车,并有一个土灶台,用于冬季取暖。

  1989年春,经人介绍,我和老公相识相恋并领取了结婚证,但当时他所在的加工厂没有家属房,我们仍然住在各自单位的集体宿舍。直到3个月后,厂里有位老同志搬入新居,单位才将他那套40多平方米的小土坯房分配给我们。这间小屋为里外套间,外形看屋子四四方方,屋内却没有木制房梁,而是用苇把扎制而成的拱形屋顶。我和老公给屋子刷了白墙、用玻璃纸糊了顶棚,就算布置好了新房。外间放方桌、碗柜、水缸、锅灶和一张小床,就已经满满当当了。里屋挨墙放了一个高低柜,柜上放的14寸彩电还是结婚3年后买的,柜子边支了张双人床,床边放着梳妆台,紧挨着套间的门,临窗摆了张三人沙发,当有人进出,靠边坐在沙发上的人都要欠身才能通行。

  1990年夏季,我们的女儿出生了。月子里,婆婆来照顾我,睡外屋小床,老公只好睡了一个月的沙发。直到1996年,单位盖了一批新砖房,我们有幸分到一套53平方米的小四间平房,才算拥有了“两室一厅”。我们在地上铺了瓷砖,粉刷了墙壁,又找人帮忙,在院子里盖了间小套间,作为夏季做饭的厨房及堆放杂物的储藏间。霎时,感觉家里宽敞明亮了很多。

  此时,女儿已经6岁了,该和父母分床睡了,恰好可以独处一室。那天搬进新居,铺好女儿的床后,我对女儿说:“姑娘,以后这间房就是你的啦!”一直不曾有过独立活动空间的女儿,爬到铺好的床上,跳来跳去,高兴得手舞足蹈。

  院中空地,我栽种了桃树和爬山虎。春季,桃花发满枝,引得鸟雀枝头鸣叫;夏季,爬山虎层层叠叠,匍匐蔓延,如一挂绿色瀑布。

  闲暇时,我喜欢站在墙下,望着爬山虎“瀑布”发呆。盛夏的阳光下,爬山虎满怀着激情和梦想,饱满地成长,那平铺着、厚积着的绿,让我沉醉倾心。

  一晃20多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又搬过两次家。现在,我住一套80平方米的楼房,家中有我喜爱的书籍,墙上挂着我中意的水彩画,几盆绿植装点着窗台,户外捡来的奇石掩映在绿植下。这样的家,让我感到非常惬意。家里电视、电脑、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天然气、抽油烟机也都用上了,所有设施与城里的居住条件并无二致。还有独立的卫生间,不再有刮风下雨跑夜路入旱厕的烦恼了。如今,水缸早已成为博物馆中的老古董,挑水吃的经历也一去不复返了。

  在家中养鱼、看书、种花、写作成为我的日常生活。

  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夜已深。老公的鼾声响起,外面淅淅沥沥的微雨敲打着窗棂,风声、雨声缓缓传入屋里,润在我的心尖和笔尖。

  一路走来,从平房到楼房,对我而言,家,就是一个由苦涩而甜蜜的回忆,时时刻刻感受到它的变迁,也感受到它对我的影响。一个小家在变迁的同时,一个大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