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7日 09:41 来源:新疆日报
【开栏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关键之年。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新疆日报记者奔赴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现场,采访报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天山南北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全面展现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一鼓作气、迎难而上的精神面貌和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各地欣欣向荣、各族群众欢度春节的美好景象,激励和动员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而努力奋斗。新疆日报今起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敬请关注。
记者 韩沁言
冬日午后,寒意渐浓。走进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宽阔的柏油路两侧,一个个农家小院整洁静谧。
阿卜都克尤木 · 肉孜家的黄色院门格外醒目。1月24日下午,记者走进阿卜都克尤木家,一股暖意拂面。
“习近平总书记从那么远来到我们村里,就是为了看看大家日子过得好不好。”时隔6年多,阿卜都克尤木回忆起总书记来村里视察时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其间专程来到阿亚格曼干村。
“那天,总书记一进门就对我们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43岁的阿卜都克尤木回忆说,那天,总书记来到家里,察看了起居室、厨房、牛羊圈、果园和农机具,详细了解了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闻讯而来的村民们挤满了院子,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一起,拉起了家常。
阿卜都克尤木看着总书记与村民们围坐一起的照片,一脸幸福地说:“这一晃就6年多了,我们村的变化可真不小!”
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坐定,阿卜都克尤木和爱人阿依谢姆古丽 · 艾则孜向记者娓娓讲起村里的变化。
阿亚格曼干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过去,大部分村民守着耕地过日子。“那时候,我们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土路。现在,家家住上了安居房,用上了燃气灶,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门口,来村里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阿卜都克尤木说。
“总书记的亲切关怀,给干部群众极大鼓舞,大家更有信心了,干劲也更足了。”阿亚格曼干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吐尔逊 · 阿卜杜热合曼告诉记者,阿亚格曼干村名气大增,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与村“两委”决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量发展乡村旅游,“让日子再多点甜头”。
村里建起了爱国主义感恩教育展馆。很多单位、学校到阿亚格曼干村开展研学活动。麦麦提吐尔逊兴奋地说:“去年,我们村光爱国主义感恩教育展馆就接待了260个团队2万余人次。”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阿卜都克尤木举手赞成发展乡村旅游。一回到家,他就动员爱人开农家乐。农家乐刚开张不久,就有游客上门了。
如今,村里的农家乐、民宿、超市、小吃店已发展到130多家,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来创业挣钱。
阿卜都克尤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年前,一家3口主要靠他开拖拉机帮人犁地、收割庄稼挣钱,年收入1万多元。现在,除了开拖拉机和经营农家乐外,他和爱人还养牛养鸽子种鲜花,一年收入超过11万元。
说话间,不时有游客走进阿卜都克尤木家,他频频起身招呼。“你别看院子里的花卉大棚只有4分地,可一年卖花的收入达3万多元。”阿依谢姆古丽接过话茬说,“现在,我们一年到头都有活干、有钱赚。”
如今,阿亚格曼干村已形成集旅游、住宿、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吸纳了大批村民就业。仅“瓦日斯”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吸纳了266户村民,带动每户每月增收2000元—3000元。
收入增加了,群众住得也更舒心了。在阿亚格曼干村,村民家里的家具家电齐全,一些爱美的女主人还给沙发铺上了白色蕾丝罩巾;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采暖,室外滴水成冰,室内温暖如春。
“我当了30多年村干部,眼看着许多以前想干却没干成的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真是感慨万千。”年逾古稀的肉孜 · 麦麦提感叹道,“现在这日子每天都是新的!”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尝到致富甜头的阿卜都克尤木,不仅致富干劲更足,思想上也积极要求进步。2017年7月,阿卜都克尤木光荣入党。
“我们村最大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变了,感恩意识转化成了奋斗意识、致富意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洪涛说,现在,村民的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奔小康的劲头十足。
“赶上好时代,遇上好政策,我们浑身是劲!”阿卜都克尤木挺直腰板说,“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们甜在心里,笑在脸上,做梦都能笑醒。”
谁说不是呢!这些年,记者多次探访阿亚格曼干村,每次都有新气象。现在,村民们的日子甜了,笑得更灿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