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8日 11: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8日电(记者 顾煜 张曼)夜幕降临,新疆天山深处寒风凛冽,天山胜利隧道施工现场,几盏施工灯勉强照亮山坳里的隧道洞口。“凿山人”白俊林紧了紧身上的施工服,搓着手向隧道深处小跑而去。
海拔3200米、全长约22公里的天山胜利隧道横贯天山南北,地质条件复杂,是目前全国在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到以南尉犁县高速公路最难、最关键的工程。
循着白俊林的身影向隧道内部前行,浑身泥点的工人进进出出,一串串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脚印在地面的泥浆上重叠。机器轰鸣不断,装载车穿梭往来,忙碌的施工场景打破了天山深处的寂寥。
深入隧道500多米,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里,一桌一椅、几块屏幕、数个按钮、一部调度电话、一部广播电话,构成了白俊林工作的日常。
45岁的白俊林是“天山号”硬岩掘进机夜间操作员,从事隧道工作27年的他参与了不少大工程。每晚“猫”在狭窄的主控室内,盯着显示屏信息,播广播、接打电话、处理突发情况是他的主要工作。日夜颠倒的凿山工作让这个山西汉子已习惯看不到满天星辰,陪伴他和工友的只有摇曳的工程灯光和机器的轰鸣。
经过一夜反复调试,白俊林和其他30多名“凿山人”向大山内部掘进6米多。早上8点30分,呼叫声响起,仔细检查了一遍机器,他走向洞口换班。看着洞口运输组父子正打着手电在星空下寻找家的方向,他指了指前方,不由得“酸”了起来:“那边就是我家,但今年没法和孩子一起过年了。”
上白班的现场技术主管杜明忱换好工装,朝洞口跑来。21岁的杜明忱和白俊林女儿同龄,白俊林见到他格外亲,赶忙捂着嘴、收起哈欠叮嘱他注意安全。
小杜去年7月大学毕业就来到隧道工地。初入施工现场,偶尔的爆破声都能给他震懵,半年后,机器轰鸣已成最熟悉的背景音。他快速走进隧道,一路借着工程灯光,偶尔打开手电、拿出量尺,仔细查看打锚杆间距、拱架安装位置。“我的工作就是卡质量卡规范,一厘一毫都不可差。”
每天工作路程比前一天多一截,是让这个小伙子最快乐的事。不过他也有烦心事,为确保工程质量,小杜每天都得千叮咛万嘱咐让施工工人严守标准,但毕竟是初出茅庐,面对工龄超过他年龄的资深工人,沟通不顺时有发生。
为了更快地和施工队打成一片,他主动申请春节值班,“就是想和工人一同坚守,融入他们。”
在天山深处生活了半年,小杜深切感受到这段隧道的意义。他感慨地说,目前从隧道乌鲁木齐入口处到大山南面的和静县出口处不得不绕行70多公里老路,最少都得两小时,路况也差,大雪封山时干脆无法通车。
按施工方中国交建的计划,天山胜利隧道预计2025年完工,届时22公里的隧道仅需20多分钟便可穿越,隧道所在的乌尉高速将成为连接天山南北的公路大动脉,对改善沿线县市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出行、完善新疆高速公路网布局意义非凡。
“工地虽苦,但一想到我参与的第一个工程这么重要就觉得幸运,等隧道通车,我肯定要第一拨走一趟!” 杜明忱憧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