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11日 10:20 来源:天山网
春节临近,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博列克托别村的村民们又开始忙碌起来。
晌午,暖暖的阳光照进村里的博达灯笼厂,一盏盏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在墙面上,一群妇女围坐着,窝钩、串丝、套绒布、绑金条……满目火红喜庆。
“年前的这段时间是我最忙的时间,刚赶制完4000个灯笼,这几天又接了一些零散的订单,活太多,现在村民都忙着挣钱。”2月2日,村党支部书记达吾提别克·托那感慨地说,眼里充满喜悦和信心。
坐落在阿尔泰山脚下的西北边陲小村博列克托别村,距离县城36公里,是个传统的牧业村,收入来源主要是畜牧养殖,过去是自治区级贫困村。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村里建起了标准化的村公路,新修和改造了围墙和大门,开通了自来水,建起了灯笼厂、帐篷厂。2016年,村子通过短平快的养殖项目摘掉了贫困帽。
“走出贫困坎,还要走上致富路。”达吾提别克说。2019年,村党支部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创业技能”思路,利用阿勒泰地区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资金50万元,于当年11月在村里办起了博达灯笼加工厂,积极探索“党支部+灯笼厂+农牧户”的经营模式,安排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安置贫困村民及弱劳动力就近就业。
一年过去了,如今村子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灯笼村”,20多名妇女依靠这门手艺有了收入。
63岁的库丽汉·努萨帕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这不,吃了早饭,她就赶到灯笼厂,自己做活的同时还负责厂里的计件工作。
拿起笼骨,套上灯笼布,再撑开骨架,绑金丝……不一会儿,一个红彤彤的布艺灯笼做好了。提起灯笼上下左右打量一番,库丽汉面露微笑。
“我一天能安装50个笼骨,做50个灯笼,收入在100元左右。刚开始,手指时常被铁丝戳破,现在熟练了,越做越好了。”库丽汉说,“自己大半辈子时间都过着转场放牧的日子,现在年龄大了,跑不动了,能在家门口找上一份活儿,很珍惜。 ”
“挣钱的感觉真好,我再也不用向老公伸手要钱了。现在每个月我有两三千元收入呢。”黑勒木汗·金恩斯说。前两天,黑勒木汗给自己买了一部2000多元的新手机,她说,现在越干越有劲。
达吾提别克说,正是在大家的努力下,去年灯笼厂收益近10万元。除去购买原材料以及发放的工资,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灯笼厂越办越红火,2020年9月,在灯笼厂基础上,村里建起了博发帐篷加工厂,10户村民加入其中。
“现在这里能制作传统布艺灯笼、植绒灯笼、钢架缎面灯笼、仿羊皮灯笼等各式灯笼十余种。前期考虑到制作难度,我们引进半成品,今年我们计划引进一些设备,自己做初加工,再把当地哈萨克刺绣也增加进来。”达吾提别克说。
指着悬挂在厂子门前的牌匾“博发”,达吾提别克说,两个厂子分别取名“博发”“博达”寓意博列克托别村兴旺发达,村民丰衣足食。
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达吾提别克说,下一步,村里将继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办好合作社,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好。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前方。
记者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