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回访脱贫攻坚】“收入高了,生活也要有质量”

——探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西泉村

2021年02月24日 09:55   来源:新疆日报

  记者盖有军

  2月20日上午,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白杨河乡西泉村村民阿忙保力望着圈舍里安逸进食的牛群,露出满足的神情。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养牛专业户,短短几年,阿忙保力与村里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大变样。

  西泉村党支部书记乌兰·挑拜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完春节,村民们都开始忙碌各自的事业。

  2014年,西泉村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当时全村194户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半。近年来,在一系列扶贫政策支持下,该村高效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小微企业快速兴起,转移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2016年,西泉村实现整村退出,全村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

  “我们现在要干的事业就是致富奔小康。”乌兰说。

  转观念 脱贫有劲头

  20日早上,50岁的哈山从村上养殖合作社值班回到家里,又忙着给家里的7头奶牛添草喂水。“虽然比过去忙,但心里高兴,干活有劲。”哈山说。

  哈山过去只要喝了酒,地里的庄稼、圈里的牲畜一概不管,日子也越过越困难。2014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扶贫先扶志。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包户帮扶,帮哈山树立脱贫致富信心。

  此后,县里的扶贫奶牛送到了他家,哈山还被安排到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当饲养员,妻子成了村里的保洁员,夫妻俩每月工资有4000多元。目前,他家里的奶牛发展到了7头。

  这几年,村农牧民夜校成为村民去得最多的地方。思想发动、技能培训,让村民们树牢了“志”、提升了“智”,也点燃了心里致富奔小康的那团“火”。

  几年前,村民别里克宝因病致贫,一家人靠低保金生活。2016年,依靠政府的扶贫资金,别里克宝买回了4峰骆驼,眼下已发展到26峰。赶上这几年驼奶市场行情好,他家每年纯收入达10多万元。

  2017年,别里克宝主动申请退出低保。去年,别里克宝用卖驼奶的钱,买了一辆价值20余万元的家用SUV,用它送驼奶,空了还和家人进城逛逛,或到周边看看美景。

  “收入高了,生活也要有质量嘛。”别里克宝笑着说。

  兴产业 致富路宽广

  “这是县里发放的西门塔尔种牛,增收致富它可帮了大忙。”阿忙保力指了指牛圈里的种公牛说。

  4年前,县里给阿忙保力家发放了一头西门塔尔种公牛和一头奶牛,用于改良他家的土牛。“西门塔尔种公牛和土牛交配,下出的牛娃子一头就比过去的土牛娃子多卖2000元左右。”阿忙保力说。

  乌兰说,这些年县上推行牲畜“以土换良”“以小换大”,带动畜牧养殖业提质增效。西泉村建起了冷配站,全面推广冻精冷配技术,促进农牧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增收。到2020年,阿忙保力家的良种奶牛发展到21头,收入逐年攀升。

  过去,西泉村村民土地种植管理粗放,种地效益低,一些责任田成了荒地。3年前,村里的耕地统一流转到了合作社,村民成了股东,除了土地流转的收入外,年底还有分红。

  牲畜“精养”、土地“精种”,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动力干什么?答案是由一产向二三产转移就业。

  白杨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娟介绍,县上出台了富余劳动力就业补助奖励办法。2014年以来,白杨河乡政府周边先后建起了服装加工、面粉加工、牲畜屠宰、建筑安装等10多家中小微企业,西泉村紧邻乡政府,有50余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此外,通过技能培训全村还有30余名贫困家庭劳动力走出去务工,增加了收入。

  “现在,我们村的劳动力没闲着的,户户有事干,人人能增收。”乌兰说。

  2020年,西泉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9467元。

  惠民生 生活更美好

  春日里的西泉村,冰雪逐渐消融,万物萌发生机。一条条笔直的柏油路通到村民家门口,道路两旁一栋栋安居房错落有致。

  “过去村里的道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泥巴路,现在是直直的柏油路,好得很!”20日中午,村民艾山·阿斯力别克对记者感叹道。

  乌兰介绍,多年来政府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为村里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通过加大健康扶贫力度,西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达90%以上。

  当天中午,在艾山的家里,艾山15岁的女儿赛萜尔·艾山正表演舞蹈《黑走马》。看着女儿优美的舞姿,艾山和妻子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艾山说,过去条件差,他和妻子都没有上完小学。现在,孩子不仅有学上,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而且还有助学优惠政策,其中,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学生每学年补助5000元。

[责任编辑: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