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4日 10:02 来源:新疆日报
从一个经济状况还算不错的家庭到被识别为贫困户,又从贫困户变成摘帽户,加哈勒拜在几年时间里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觉罗 康林
我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那天,刚下过一场雪。雪不厚,地上斑斑驳驳的,一些马和牛羊,零星散布在山坡草地上,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觅食。
尼勒克县西部有三个乡,人们习惯称之为“西三乡”,它们是加哈乌拉斯台乡、苏布台乡和喀拉苏乡。“西三乡”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差,尼勒克县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这一带。
在加哈乌拉斯台乡乌拉斯台村,我走进一户人家,主人正把牛圈里的牛粪用小推车往外送。他家牛圈里的牛一字排开,拴在用松木椽子隔开的围栏里,长条状的料槽搁在围栏外,一头牛从椽子下面伸出脑袋,舔舐槽里的碎玉米。
主人停下手里的活儿,走过来跟我握手寒暄。我一听就知道他是哈萨克族。我跟他讲哈萨克语,他看着我,愣了一下,笑笑说:“您哈萨克语讲得很好,是伊犁人吗?”
“对,我是伊犁人。”我问他,“您叫什么名字?”
“加哈勒拜·托里根。”他边说边拍打衣服,“外边冷,进屋里坐吧。”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前面引路。
加哈勒拜家的房子是新盖的,一排好几间。
一进屋子,他就开始忙着烧茶。他一边做着手里的活儿,一边跟我说:“我妻子身体有病,天气一冷,只能在家里躺着。”
这时,里屋的门开了,探出一张妇女的脸。她跟我打招呼,说请我原谅,她腿脚不方便,不能出来招待我。
加哈勒拜今年37岁,看起来却像50岁开外的样子,显得有点苍老。他有两个孩子,大的上三年级,小的上二年级。他说自己现在既当爸爸又当妈妈。早晨起来先给孩子们烧茶做早餐,等孩子们上学走了,再照顾妻子吃饭,等干完这些事情后,才去照看那些牛。他说这些家事时总是面带笑容,丝毫没有抱怨的意思。
看得出来,他家的日子过得蛮不错。屋子里干干净净,炕上的被褥都是新的。一台挺大的电视机摆放在墙角一个方桌上,家里还有网络——我看见窗台上有路由器。
这时,加哈勒拜的手机响了。他听对方讲完后,告诉对方下午过去,这会儿家里有客人,然后就把电话挂断了。
我怕耽误他的事,赶紧跟他讲,他要有事我改天再来。他朝我摆摆手,说不是什么急事,他帮人家安装的小锅炉有点小问题,下午过去调试一下就好。
“你还是个水暖工啊!专门学过这个技术吗?”我问他。
“我妻子生病之前,我在伊宁市跟着师父干了好几年工程。我师父是个很厉害的技术员,水电暖技术都会。”加哈勒拜说到自己的师父时一脸得意。
“村里这种活儿多吗?一年大概能挣多少钱?”我问。
“一年跟一年也不一样,夏天的活儿要多一些,我去年挣了两万多元呢。”他说,“一些小活儿我不收钱,乡里乡亲的,相互帮忙的事很多。我帮人家搞一下电,人家帮我拉一车草。农村人跟城里人不一样,钱的方面不太计较。”
“你妻子什么病,严重吗?”我关切地问。
加哈勒拜轻叹一口气说:“以前很严重,现在好多了。”
原来,他妻子得的是视神经脊髓炎。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他一度非常绝望,不敢去想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孩子该怎么养。就在这时,政府派人到他家里来,询问他妻子生病住院的一些情况。过了几天,政府又派人上门,送来了一大笔钱,说这是他妻子治病的钱,政府给报销了。他从政府工作人员手里接过钱的那一刻,眼泪落了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他活了37年,这也许是他最感动的一次,简直不能自已。
“我想跟政府派来送钱的人讲几句感谢的话,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就使劲握住他的手,握得太用力了,他说我差点儿把他的手握断掉。哈哈哈!”加哈勒拜说着大笑起来,笑得很开心。
加哈勒拜的妻子生病以前,他家的生活还算不错,有100多亩林地,每年可以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贴,加上他外出打工的收入,一年下来有不少钱。虽不算多富裕,但衣食不愁。
从一个经济状况还算不错的家庭到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又从贫困户变成摘帽户,加哈勒拜在几年时间里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2016年,政府给加哈勒拜分了一头扶贫牛。另外,他盖新房时,政府还给他补贴了3.8万元。
新房住上了,妻子的病也在逐渐好转,加哈勒拜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过得平静而富足。
2017年春天,加哈勒拜申请了扶贫贴息贷款,用这笔贷款买回来两头生产母牛,经过精心喂养,家里现在大小一共有7头牛了。
加哈勒拜想得很明白,要想挣多一点钱,发展养牛是最可行的一条致富路。只要自己好好干,家里的牛会越来越多,成为村里的养牛大户也只是时间问题。
中午的时候,加哈勒拜把牛圈里的牛赶到后院晒太阳。他家的院子很大,前后院加一块儿应该有好几亩。
在暖阳下,牛或卧或立,悠闲地咀嚼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