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7日 16:57 来源:人民论坛网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新时代背景下全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问题,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教育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指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要立足根本,秉持立德树人的宗旨,又要立足当下,面对社会竞争、学业压力等因素产生的心理高危学生,协同全社会的力量进行抢救性干预。
编制实施“十四五”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一是推进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议500名学生配备一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国培计划”和地方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训;三是中小学结合家长会等活动,每年对学生家长开展至少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子女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四是中小学要全面设立心理服务平台(如心理辅导室等)、心理辅导热线,通过心理教师、校医,或引入心理学专业教师、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等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五是全面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编制实施卫健系统“十四五”心理高危学生治疗康复体系建设计划。一是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大精神科医师培养培训力度,探索开展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专科医师培训。二是健全精神(心理)门诊体系。三是健全各地市、县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已建有热线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12320公共卫生热线、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等,要对工作人员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保障提供专业化服务,并向儿童青少年广泛宣传热线号码,鼓励其有需要时拨打求助。
利用政府大数据建立心理高危学生早期发现机制。一是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学生社交信息,结合互联网及公安大数据建立学生网络异常行为、心理高危学生预警模型,对发现的心理高危学生及时推送给教育部门,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早治疗;二是对教育部门排查出的疑似心理高危学生进行大数据行为观察,第一时间反向推送教育部门;三是加强网络信息监测,为学生净化网络空间;四是为中小学开设基础网络安全素养课程。
探索联合建立健全高危学生心理干预工作机制。一是教育、卫健部门联合指导中小学校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方案;二是中小学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定期普查和摸排机制;三是建立教育、公安、卫健部门高危心理学生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四是建立教育、公安、卫健部门高危心理学生协同救助和治疗体系。
建立高危学生心理干预体系和机制建设试验区。由教育、卫健、公安等部门联合,在全国选择若干试验示范区探索试点青少年学生高危心理群体“监测发现-风险研判-危机干预-康复结案”“四步走”干预模式,待取得相对成熟的经验后在全国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