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8日 10:14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要求和期许,也为在新时代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要求和期许,也为我区在新时代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提供了根本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行动指南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也是对我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的本质概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不断深化。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中要求“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2020年,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述的变化体现出党中央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以及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巩固民族大团结的行动指南。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中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提供了思想引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主线
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时代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从历史角度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强调“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些重要论述,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系统地重述了中国历史,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必然规律和内生动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些重要论述,凝聚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反响和广泛认同。
从理论角度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是对新时代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赋予的新使命和新要求。各民族大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也是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殷殷嘱托变成美好现实,才能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
从实践角度来说,我们要始终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我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分你我、心灵相通、共担风雨、携手奋进,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全方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这为新时代新疆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
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疆高校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从而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正确把握历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一日之功,因此要做好教育规划的顶层设计,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增强教育成效。一是不断强化育人资源整合和课程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纳入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二是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进校园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三是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四是推进校园“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把校园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
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高校要坚持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支教活动和帮扶活动,在助力当地教育发展的同时,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积极性,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深入开展好“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各族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