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连线】传统畜产品释放新活力

2021年03月22日 10:12   来源:新疆日报

  塔什库尔干:牦牛成增收宝

  记者韩沁言

  “以前我们的牦牛品质差、卖价低,现在就不一样了,改良后一头牦牛价格提高了不少。”2月25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民阿地力夏·提尕尔拜指着体格健硕的牦牛说。

  “以前,我们养大一头牦牛需要5年时间,而科学养大一头牦牛只需要3年。”阿地力夏说。

  “我们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承载着全村人的希望。”看着一排蓝顶圈舍,提孜那甫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阿米尔夏·塞甫拉说。

  曾在内地卖过烤肉的阿米尔夏,回村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养殖牦牛。

  “我们原来把牦牛都卖给了外地来的牛贩子,一头牦牛通常卖五六千元。现在有了合作社,直接把牦牛送到县城卖,一头可以多卖2000元。”阿米尔夏说。

  “发展牦牛产业,关键要提升牦牛品质。”该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道敏说,为解决牦牛近亲繁殖带来的品种退化问题,塔什库尔干于2019年分两批从青海省引进了90头牦牛。“引进后,我们在繁育中心和改良中心对公、母牦牛分区科学养殖。”道敏说。

  走进牦牛良种繁育中心,自动化饮水槽、微量元素舔砖等饲喂配套设施齐全,这里每年培育出近700头改良牦牛。“相比自然交配,成熟的人工授精技术能提升牦牛种群数量。如今,全县牦牛规模已超过4万头。”道敏说。

  塔什库尔干牦牛产业链升级不止体现在品种提质方面,合作社也是受益者。

  “我们村120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牦牛养殖规模达230头,已产生经济效益超20万元。”科克亚尔柯尔克孜族乡科克亚尔村第一书记尹进龙说。

  据了解,塔什库尔干有养殖专业合作社46个。村民以牦牛或闲置耕地入股合作社,年底获得分红。

  在牦牛产业链下游,以销促产初见成效。落户塔什库尔干8年的深圳援疆企业和正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出牦牛肉干、牦牛肉酱等20余项单品,产品除销往深圳外,还接到来自欧洲、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目前,该企业直接带动就业50人,间接带动500人增收。

  塔什库尔干用全产业链思维推进牦牛养殖提质增效、牦牛产业转型升级。如今,牦牛奶、牦牛肉、牦牛皮、牦牛角、牦牛绒、牦牛骨,都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宝贝。

  “养了大半辈子牦牛,现在才知道牦牛浑身都是宝。我要养好牦牛,把日子过得更好。”阿地力夏憧憬着。

  随着牦牛产业的发展,活畜交易市场、屠宰加工厂等牦牛配套产业已完成选址及规划。自压喷灌草场建设、标准化棚圈建设、野生牧草试种、饲料加工等畜牧业发展中的扶贫措施,为塔什库尔干牦牛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

  “我们要做好良种繁育、品质提升、产业链完善,进一步提高牦牛产品的附加值。”道敏说。

  布尔津:

  有机牛羊肉上线进城

  记者张婷 通讯员李慧玲

  3月10日清晨,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上订单,安排工厂有序发货;中午,在抖音直播间,推介布尔津优质牛羊肉的同时,回答粉丝们的各种问题;下午,与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的牛羊肉直销点负责人联系,了解销售情况和顾客反馈意见;晚上,学习牛羊肉销售技巧……这是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经理张凯一天的生活。

  今年26岁的张凯家住布尔津县阔斯特克镇喀拉墩村,牛羊养殖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1年,张凯的父亲筹建布尔津县绿农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时正在天津的张凯在比对多个省份牛羊肉后,坚定了对布尔津牛羊肉的信心。“我当时就想,家乡牛羊肉品质那么好,应该走出布尔津县,销往更广阔的市场。”张凯说。

  张凯前往内地多家养殖合作社学习。2015年,张凯与父亲商量注册成立了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公司开发出熏马肠、自然风干牛羊肉、新鲜有机肉等四大类19个产品,并取得有机认证。

  2020年,该公司实现加工销售绿色有机牛羊2万头(只),年产值超过千万元,并在内地开设了直销点。

  通过“农户+合作社+企业”的经营模式,该公司直接带动70多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间接带动和辐射本村及周边230余户村民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

  为了保障消费者吃到放心肉,该公司还完成了牛羊单体以及牛羊分割肉的全流程追溯。消费者只需使用手机扫一扫牛羊肉上携带的二维码,即可追溯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以及生产企业的相关信息。

  动动手指,送货到家,当线上日渐成为主要销售平台,张凯也化身“带货主播”。

  “除了直播外,我还计划去各地参加产品推介会,一边学习牛羊养殖技术,一边学习销售技巧,争取把布尔津县天然牛羊肉销售得更远、更多,让更多群众富起来。”张凯说。

  特克斯:

  红花马肠声名远播

  记者加孜拉·泥斯拜克

  冬春季节,是销售马肠的旺季。2月1日17时许,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族乡阔克铁热克村村民玉素甫江·斯拉木江又迎来一波订购红花马肠的小高峰。“今天我已经卖了1万多元的马肠,刚刚又有客户打电话要来取20多公斤。”玉素甫江乐呵呵地说。

  这种马肠因为添加了有活血化淤作用的新疆地产中药红花,更受市场欢迎。

  阔克铁热克村有制作红花马肠的传统,但后来制作手艺被冷落。41岁的玉素甫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每年冬天玉素甫江都会冬宰一两匹马招待客人。他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对伊犁的肉制品很感兴趣,就萌生了销售红花马肠的想法。

  “我们的技艺没有老一辈人的好,制作的马肠口感不如他们做出的好吃。”玉素甫江说。于是,2019年,他跟着村里的老人学习制作方法,反复琢磨如何放盐、如何熏制。当年10月,他开始自立门户卖红花马肠。

  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玉素甫江卖了70多匹马的马肠。2020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20多匹,带给玉素甫江一家人20多万元纯收入。在阔克铁热克村,尝到红花马肠产业甜头的不止致富带头人,还有贫困户。

  2019年,村民杰克先别克·夏肯在特克斯县住建局驻阔克铁热克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申请到3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也开始涉足红花马肠产业。短短半年,杰克先别克就卖出去20多匹马的马肠,腰包一下子鼓了起来。2020年,杰克先别克扩大了产品制作操作间、熏房规模,并增设了消毒、真空包装等设备。

  “2020年,特克斯县举办的农民丰收节展销会一下子将我们村红花马肠的名声打了出去。”杰克先别克说。

  为了放大红花马肠的产业效应,2020年,工作队支持玉素甫江组织贫困户一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红花马肠”商标。如今,合作社带动了12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3000元。

  “南京市江宁区援疆力量帮助合作社开拓了内地市场。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红花马肠产业的生产规模,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特克斯县住建局驻阔克铁热克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胡军旺说。

[责任编辑: 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