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新疆少数民族古籍获数字化“重生”

2021年03月28日 09:2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在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古籍办)特藏书库里,蒙古文手抄本《西游记》、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纳瓦依诗集》、哈萨克族民间叙事长诗《蛇王玛然》和锡伯文、满文《六部成语》等古籍,正借助数字化技术获得“重生”。

  “新疆少数民族古籍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古籍办主任阿布来提·艾山介绍,从目前已掌握的情况看,新疆保存的汉文古籍超过50万册(件),少数民族古籍2.4万册(件),西域文书3万多册(件)。这些珍贵古籍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为中华文化保留了珍贵典籍,弥补了现存遗藏的不足,更充分证明自古以来中原与西域之间的文化交融、密切联系。

  3月19日,走进古籍办数字化扫描工作室。只见一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泛黄的古籍,把它放在古籍数字化扫描仪操作台中央,按下启动键,一道红色光线扫过纸页,电子书页随即出现在显示屏上。

  在这间工作室外的大厅里,4台电脑正紧张工作。“扫描后的书页要在我们这里进行初验和终审。初验主要检查扫描后的影像文件是否完整无缺,符合扫描古籍相关要求;终审主要检查扫描后的影像文件分辨率和色彩深度等技术指标。”古籍办工作人员阿不都外力·阿布都瓦依提说,通过初验、终审,这些书页将进入数据存储库,迎来数字化新生。

  阿不都外力说,由于古籍老化残损情况各有不同,目前,他们每天完成古籍数字化扫描约1000至1500页,每天合计约10至15册(件)。

  在古籍办从事34年编审工作的艾尔肯·伊明尼牙孜介绍,古籍办已抢救搜集少数民族古籍1万余册(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地理、医药学等许多领域,其中28册(件)古籍文献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这些不同文字书写的古籍,记录着新疆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也见证了新疆的发展变化。”艾尔肯说,其中,有不少古籍还是孤本,具有很高的学术、艺术等研究价值。

  很多少数民族古籍自传世以来,不断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坏,其纸张出现老化、脆化现象。为了保护这些古籍,古籍办引进恒温恒湿设备,并配备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安全设施,为古籍存放和保护提供了最佳藏存环境。

  “丰富的古代典籍记录着各民族发展的轨迹,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展现了中华文化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阿布来提说。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