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9日 09:1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瑞麟
“棉花养活了我家几代人。我小时候就跟着忙农活的爷爷和爸爸在棉花地里玩,现在我的生活依然离不开棉花,不过收入却是父辈们不能想象的。”3月28日一大早,阿图什市格达良乡库尔干村村民台来提·哈斯木和家人在自家棉花地里忙碌着。
20年前,靠着12亩地,台来提家每年收入万余元,不算贫困也并不富裕。农闲时,台来提会到周边打零工,虽然增加了一些收入,可总是不太稳定。
2004年,克州百川棉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格达良乡落地,这个公司的开工时间正好和棉花种植时间错开,收完棉花的近半年时间都能在这里工作,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得知消息后,台来提第一时间来到公司应聘,成为一名轧花工人,在公司从事剥离棉籽、轧花、打包等工作。现在,台来提依然从事着棉花种植和棉花初加工工作。不同的是,他已经不是当年青涩的学徒了,而是公司操作车间的班长,每月工资近6000元。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在阿图什市持续开展的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下,他家的棉花品质、产量不断提升,收入越来越可观。
“用政府提供的种子,经过科学化的管理,平均一亩地的产量比原来增加了50—100公斤。”台来提说,从春耕到秋收,每到种植的关键时期,技术专家总会出现在田间地头,从棉花种子处理、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灌溉施肥到最后的采摘,一次次的农业技术培训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加上采棉机、铺膜机等机械的广泛运用,棉农既省心又省力,实实在在的增收让棉农对种植更有信心。
回首20年来的变化,台来提说,自己真是赶上了好时代,搬进了安居房、买了冰箱、用上了空调,还开上了小轿车,真是生活惬意,工作舒心。如今,棉花地里忙碌的身影少了,各类农机“伙伴”多了,乡里的棉花质量产量高了。高科技也走进了企业,过去50个人干的工作,现在十几名操作员利用机器就可以轻松处理,公司的产量也比过去提高了好几倍。
台来提笑着说:“我要继续种好棉花,继续当好产业工人。棉花让我家过上了幸福日子,我希望这样的日子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