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巴扎法庭”故事多

——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记事

2021年03月29日 09:3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杨舒涵 通讯员于园园

  “有矛盾,去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这句朴实的话语,在库车市哈尼喀塔木乡、阿克吾斯塘乡、塔里木乡、墩阔坦镇4个乡镇12万余名村民中口口相传。寒来暑往,库车市人民法院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历任干警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司法的宗旨,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得到了群众一致认可和信赖。

  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是个名副其实的小法庭,只有4位干警,负责辖区所有的民事、执行案件。2015年以来,该法庭承办审理民事、执行案件2049件,未发生一起错案,调撤率突破95%。2017年,该法庭庭长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办案标兵;2020年,该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小调解里有大和谐

  3月18日,一见到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庭长艾合买提·依米提,哈尼喀塔木乡巴扎村村民、70岁的阿依先木·艾买提脸上立刻洋溢出微笑,“要不是老艾给我帮忙,这钱肯定要不回来了。”阿依先木说。

  2019年初,邻居向阿依先木借了2万元,说好10天内归还。可是过了约定日期一年多,邻居不但不提还款的事,还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

  “你到巴扎法庭找老艾,他一定能帮你把钱要回来。”村民口中的巴扎法庭,是2020年5月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设在巴扎上的“法律巴扎”,利用这个“法律巴扎”向基层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现场化解矛盾纠纷。

  老艾,是村民对艾合买提的亲切称呼。在村民的建议下,阿依先木找到了艾合买提。听了她的诉求,艾合买提迅速联系了她的邻居。“人家好心好意,把攒下来的钱借给你,这么信任你,你说话不算话,忽悠老人,像话吗?”三言两语,阿依先木的邻居被说得面红耳赤,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连忙向老人道歉,并同意10天之内偿还欠款,双方按法律程序签订了调解协议。

  拿着调解书,阿依先木一遍遍对艾合买提和书记员说“谢谢”。

  这只是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干警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在案件办理中,他们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还让他们感受到法律之外的温暖能量。

  小举措里有大情怀

  “还款计划你同意不同意,农资款什么时候还……”3月19日一大早,在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调解室,艾合买提和书记员像往常一样忙得不可开交。

  马玉尧在塔里木乡开了一家农资店,因个别农户生产资金短缺,农资款迟迟没付。“我这做生意,需要资金流动……”马玉尧便到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咨询,想起诉这些欠了款的农户。

  “你能给他们赊账,证明非常信任他们。起诉以后会不会打破这种信任和和谐,对你以后的生意有没有影响?”考虑到马玉尧在乡里做生意一直都很诚信,农户们也喜欢和他打交道,艾合买提决定去找欠款农户了解原因。

  连续两天在田间地头和农户进行沟通后,由于双方各执一词,艾合买提决定对这起案件进行审理。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最后判定农户们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5年内将欠款还清,双方达成共识,签订了协议。

  “人家都说打了官司就成了仇人,我和这些农户并没有因为对簿公堂而产生情绪和敌意。”马玉尧说。

  “要将调解贯穿到案件审理中,让双方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对方。”艾合买提说,像这样的民事诉讼案件,他们积极探索审判新思路,对于矛盾大、易激化的案件,充分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在法律公正的基础上,用调解来化解矛盾。

  小坚持里有大原则

  3月19日,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开展业务探讨会,大家对前几天审结的一起案件进行讨论。

  “老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正常情况下,我们办案都是劝和不劝离,为啥阿依吐拉汗的那个离婚案咱们判了呢,坚持调解会不会更好?”入职不久的法警艾克巴尔·尼亚孜好奇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男方有家暴行为,隐瞒自己的收入,不顾妻儿老小生活,再加上两人分居5年,已经没有感情,如果为了调解率强行调解,对当事人是不公平的。”听完法官的介绍,艾克巴尔点点头,连忙记在了本子上。

  哈尼喀塔木人民法庭的干警每人都有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了所办案件的细节和注意事项。每周他们都会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每到此时,干警们便拿出笔记本,相互交流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对疑难案例进行讨论。

  “哈尼喀塔木法庭接待的大多是小事,但只要和群众利益相关,都是我们的大事。”艾合买提介绍,法庭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深入乡村、农牧民家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从源头预防解决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让“枫桥经验”在执法办案中传承和发扬。

[责任编辑: 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