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评:让革命文物焕发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1年04月01日 11:57   来源:未来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革命文物是与党的革命历程密切相关的、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精神底蕴的有形的物质资源。在党领导革命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召开过许多次意义重大的党内会议,发生了无数件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与这些重要人物、重要会议、重要事件相关,形成了浩如烟海的革命文物。先烈故居、会议旧址、文献书籍、生活工作用品等革命文物,因历史的沉淀和革命的浸染而显得尤为珍贵。

  从革命文物中重温厚重的历史记忆。作为革命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革命文物是帮助我们回顾党的革命历史,增强对党的情感认同的重要物质依托。一件件革命文物默默地重现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这种身临其境所带来的震撼感、真实感,是文字描述所不能代替的。走进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能切身体验到少年毛泽东的生活环境以及成长过程,更能加深对他那首充满豪情与壮志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理解与感悟;走进武汉八七会议会址,大革命失败后严峻的革命形势以及党和革命事业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所带给人们的紧张感、压抑感油然而生,从中更能深刻地理解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的大幕已然拉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定要用好革命文物这份生动的教材,通过参观革命文物展览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中重温历史记忆,不忘来时的路。

  从革命文物中领悟伟大的革命精神。物质是精神的载体,革命文物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并因其存在而使得革命精神历久弥坚,愈加生动。浙江嘉兴南湖,小小红船承载千钧重任,在其之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更孕育着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湖南郴州,半条被子记载军民情谊,红军心系群众冷暖,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人民群众拥军爱党,悠悠几十载,依然心系曾经的红军“亲人”。“半条被子”精神,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生动写照,是为民情怀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河北西柏坡,党中央领导人民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对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公仆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政治协商、团结合作的民主精神,立规严纪、集中统一的看齐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赶考精神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要充分发掘、总结凝练革命文物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为静默的革命文物赋予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生命,利用革命文物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进而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从革命文物中激发磅礴的奋斗力量。风谲云诡的革命年代,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而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流血牺牲,终于换来了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革命文物从历史中走来,身上满满镌刻着奋斗的印记。历史的接力棒一代代传承下去,传到我们手中。和平年代,我们的发展环境已不像革命年代那样战火纷飞,我们也不像革命先烈那样随时都要面临生死考验,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当前,我们肩上的担子依然十分沉重,手中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脚下,依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在前行的过程中,风险挑战有之,挫折坎坷有之,艰难险阻有之,我们要接续努力,从革命文物中激发磅礴的奋斗力量,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锤炼攻坚克难的斗争本领,将前人未竟的事业坚持下去。如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然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

  革命文物承载着过去,影响着现在,启迪着未来,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要切实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内涵,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我们坚信,在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存留下来的文物,一定能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刘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