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2日 09:1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穿上工作服,戴着遮阳帽,背起水壶,4月6日一早,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幸福村村民哈斯耶提·图如普像往常一样,步履匆匆走向果林深处。她是一名护林员,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守住这片林子,就是守住全家的幸福。
哈斯耶提虽脱贫摘帽,但她患有糖尿病,属于弱劳动力,存在返贫风险。当地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政策,为她提供了公益性岗位,确保有稳定收入。“当上护林员后,每月有固定收入,心里很踏实。”她笑着说。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为巩固脱贫成果,今年,全疆进一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制度机制,织牢“防返贫网”,让脱贫群众从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路。
强化监测预警 精准防止返贫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这顶穷帽子才能甩得彻底。”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阿依丁村村民帕提米·阿卜杜克热木说,去年,她5岁的儿子住院做手术,要花不少钱,令一家人压力陡增。
按照县里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制度机制,扶贫干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帮她准备医疗保险报销材料,申请医疗救助。最终,手术费用大幅减少。
“我们家被纳入了低保,丈夫也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帕提米说,土地收益、就业再加上各项补贴,如今一家人彻底摆脱了返贫风险。
静态数据“活起来”,档案信息“动起来”。伽师县定期分析因学、因病、因灾、因失业等返贫致贫风险,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扶、早阻断。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做到及时预警,精准帮扶,自治区持续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实现了“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县有档、地有卷、区有库”。各地不断强化监测预警,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采取信号灯分级预警、区地县乡村五级负责,用好防风险基金,落实动态帮扶,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摘帽不摘帮扶 扶上马送一程
望着“空空如也”的温室大棚,喀什市色满乡墩吾依拉村村民麦麦提依明·马木提的嘴快要咧到耳根了,3月初,他家大棚种植的新鲜辣椒上市,卖了好价钱,鼓了腰包。
3亩蔬菜地,曾是麦麦提依明一家人的“命根子”。然而以多年的“老思维”“土方法”种菜,卖不出好价钱,只够温饱。
去年以来,墩吾依拉村引导农民种植大棚蔬菜,并给农民传授种植技术。麦麦提依明改种效益更好的拱棚辣椒,没想到当年就卖出了好价钱。
眼下,麦麦提依明已有4个大棚,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墩吾依拉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使蔬菜“春提早、秋延迟”错峰上市,平均每亩增收1200元至1500元。
发展蔬菜种植111.4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2.9万亩,年总产量突破280万吨……为持续壮大蔬菜产业,喀什地区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农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实际制定蔬菜种子、蔬菜基地建设补贴标准,为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借助援疆省市和地区供销社等力量加大收购力度,畅通县乡村三级收购和电商平台等渠道,保障菜农收益,确保蔬菜优价销售,温室种植棚均收益由80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之后,我区各地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途径新路子,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
蔬菜、肉鸽、兔子、万寿菊、玫瑰花……昔日贫瘠的土地在政策活水的浇灌下,结出产业硕果,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致富。“贫穷远去,奔小康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麦麦提依明自信的笑容,绽放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坚持扶志扶智 筑牢思想“堤坝”
防止返贫,还需稳住精神层面的基本盘,保证脱贫固根本保长远。
伽师县江巴孜乡恰喀村村民赛力木江·吐尔逊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他也能在村民大会上发言,给大伙儿分享自己挣钱的经验。
从“懒汉”到如今月收入近4000元的勤快人,回想起自己这两年的变化,赛力木江不禁感慨:“是村干部引导得好,让我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全家才有了今天的新生活。”
别看赛力木江现在对工作十分上心,刚去工地打工时,他懒懒散散,连一天完整的班都上不好。
自治区畜牧兽医局驻伽师县江巴孜乡恰喀村第一书记陈秀峰便时常找赛力木江聊天,拉家常、讲政策、谋发展,心贴心地帮他提干劲……一来二去,赛力木江逐渐踏实下来。
“即使脱贫了,如果缺乏志气,依然会有返贫的风险。我们利用多种方式激发村民增收致富信心,把‘冬闲’变‘冬忙’,加强种植、养殖以及一些实用技术的培训,让村民武装头脑,激发内生动力。”陈秀峰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近年来,全区上下通过典型示范、教育引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各族群众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技能。思想稳了,底气足了,迈向美好未来的步伐也更加有力了。
过了一山再登一峰。传好脱贫攻坚接力棒,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新疆各族群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