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筑牢生态底线 扮靓绿水青山

——新疆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综述

2021年04月17日 09:0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4月14日,乌鲁木齐市各族群众在乌鲁木齐县乌板乌水公路两侧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现场开展植树造林。乌市今年计划新增绿化面积5050亩。 记者汤永 摄

  记者 曹华

  春回大地催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今年是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周年。在新疆这片广袤土地上,各族干部群众持续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在天山南北构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守卫着人们的共同家园。

  构筑生态屏障

  3月28日,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且末县,万余名干部群众带上干粮,扛起工具,再次来到沙漠中植树造林,播撒绿色。

  且末县县城四面环沙,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埋村屯,小风石头滚”,当地群众用这样的谚语来形容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沙漠里植绿的难度可想而知,但却是且末县各族干部群众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1998年,且末县成立新疆第一个县级防风治沙工作站,启动河东防风治沙工程。20多年来,每到春秋两季,大家像约好一般,走进沙漠植树造林。数据显示,在治沙工作启动前,塔克拉玛干沙漠每年以5—10米的速度向且末县城逼近,在实施防风治沙工程20多年后,且末县筑起一条绿色生态长廊,成功阻挡住沙漠前进的脚步。

  今年4月,一场春雨在阿克苏地区如约而至,雨水冲洗着嫩绿的树叶,万物充满生机。不久前,阿克苏地区刚刚启动第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艾西曼湖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

  这是继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阿克苏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渭干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空台里克区域生态治理工程之后,阿克苏地区启动的第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这5个百万亩工程时间跨度长达30多年,造就了闻名中外的“柯柯牙精神”和阿克苏地区荒漠绿化的传奇故事。

  如今的阿克苏收获着绿色的喜悦:沙尘天气逐年减少、年降水量由不足60毫米增加到128毫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9%、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多年来,新疆各族群众植树造林、保护生态,造绿护绿成效显著,各族天山儿女赖以生存的家园愈发生机盎然。

  添绿又增收

  在风沙肆虐的且末县,当地在治沙过程中还探索出以林养林的治沙发展模式。通过在梭梭根部培育肉苁蓉,不仅实现了防风固沙的目的,还帮助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目前,且末县人工接种肉苁蓉面积达到5.5万亩,年经济效益近600万元。

  新疆在开展三北防护林工程的40多年里,累计植树近7000万亩,防护林有效保护了全区95%的耕地,为新疆林果业发展和农牧业连年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近年来,新疆通过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人工造林绿化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森林面积增至1.2亿亩,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在过去5年分别增加376.8万亩和3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02%。

  增量更提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的新疆国土绿化,正谋求一场更大的变革与发展。

  进入新时期,新疆在“以水定绿”原则下,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将造林绿化重点转移到提高防护林质量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上,积极推进以农田防护林和乡村绿化美化为主的国土绿化。

  今年年初出台的《自治区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要求采取严格科学的保护措施,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加快构建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今年3月,自治区全面推行林长制,10月底前将全面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区、地、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体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

  自治区提出以水定绿、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国土绿化原则,科学调整人工造林规模,逐步扩大封山(沙)育林比例,增加退化防护林修复建设内容,不断提高林分质量。

  “‘十四五’期间,我区造林绿化将不再一味追求面积的扩大,而是通过造林结构的调整,推动国土绿化由量的覆盖向质的提升转变,向更加科学、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副处长裴玉亮说。

[责任编辑: 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