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让文物之光照亮未来

2021年04月25日 09:0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高娃

  据近日《新疆日报》报道,新疆对蒙古文手抄本《西游记》、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纳瓦依诗集》、哈萨克族民间叙事长诗《蛇王玛然》和锡伯文、满文《六部成语》等古籍进行数字化开发,使古籍从历史深处走出来,获得“重生”。一个个珍贵文物印证着: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合理利用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数字化既是对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重要保护手段,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文化的根,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总书记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优秀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截至2017年,新疆文物点9542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8处。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留住中华文化根脉。新疆制定出台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多部地方性法规,使得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十三五”期间,新疆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多项考古发掘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还有许多博物馆打造数字文物库,开发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运用相得益彰。

  历史文化遗产从来都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未来的“甘泉”。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记忆,是多元一体、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历史物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我们要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其文化价值,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讲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作用。我们要让历史文化遗产融入时代、融入现实需求,从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我们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化自信,让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让文物之光穿透历史照亮未来。

[责任编辑: 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