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0日 13:02 来源:中国理论网
【编者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最重要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最强大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传统的接续和弘扬,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持和推动,具有独特作用和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面对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为此,中国理论网特推出解读书摘,以飨读者。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我们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少年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一)将情感培育与理性养成有机结合起来
作为人类情感体系中最为深刻、最为复杂的情感,爱国情感既有因“生于斯,长于斯”而自然形成的对故土依恋热爱的朴素情感,也包括因所接受的教育、伴随着爱国认识逐渐发展起来的理性情感。为此,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强化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体验;要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注重发挥知史爱国、以文化人的作用,使爱国情感向更高层次升华。青少年阶段分辦理性与非理性行为的能力不足,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爱国行为,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引导他们爱国情怀表达的途径以及形式,使青少年懂得爱国无需暴力,引导青少年养成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爱国,主要不是听他说什么,而是看他的行为是否有益于社会,是否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爱国主义教育要培育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更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形成理性、务实和开放的爱国言行,特别是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面对新一轮大国博弈的背景下,这种爱国理性的养成尤为重要。
(二)将历史教育与现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命题。要讲清楚这个道理,很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历史教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令世人瞩目的辉煌历程,也有被人欺凌的屈辱经历。在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时,必须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既要让他们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了解历代杰出人物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使他们形成牢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并逐步养成誓与民族共荣辱、共存亡,甘为国家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切的英雄主义气概,又要让他们认清历史上出现的那些民族罪人的可悲下场,使他们始终都能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报国之志,并能爱憎分明,自觉地反对各种背叛和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不良行为。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对新时代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注意剖析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系列有关于爱国主义的思潮,积极回应多元社会思潮的挑战,并将社会上新出现的爱国主义实践经验纳入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中来,从而使青年学生知史明志、知责奋进,自觉将个人梦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三)将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课程,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的主线,加大爱国主义的内容。要在课堂中充分展现中华文化辉煌的科技成果,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重大事件纪念日中发掘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此外,还要用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通俗易懂的爱国故事引导学生去思考理想、思考人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课程,但不是唯一课程。各类学科专业课程也要融入爱国主义的内容,积极挖掘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资源。两者协调配合、有机衔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更加具体、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受到更丰富更深刻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项长期、艰巨、重要的任务,各科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不同类型的素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只有将专题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反思、实践,才能真正履行好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提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四)将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键在学校,但是也需要社会、家庭、大众媒体等的支持和协助,需要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外部教育体制机制。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应加强家风建设,善于及时、正确地引导青少年树立爱国意识,自身要注意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政治情感表达。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场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其学科内容和特点相结合,还可以运用文化墙和宣传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组织保障、经费支持、实践基地、志愿服务等。与此同时,要积极从新媒体的传播视角出发,推出更多的互动方式,实时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实现课上课下教育相结合,用联合互动的方式方法来传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此外,要将自我教育引入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去,实现教育途径多元化、教育手段现代化。从他们现实的心理需要和成才要求出发,促进正确的自我意识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引导青少年自主观看爱国主义宣传片或者影片,鼓励青少年在看完影视资料之后通过网络媒介大胆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受到的启示,并鼓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实践爱国行为,使青春的心跳与爱国的情怀同频共振。
本文摘编自《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十五讲》一书,内容有删减。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