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05月10日 16: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春暖花开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各个盟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仅4月22日一天,巴彦淖尔市48个项目、乌兰察布市162个项目、赤峰市275个项目同时破土,既涉及产业的延链补链,更涉及生态的优化美化。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备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荣誉。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气风发投身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在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大草原上,团结奋斗,共同发展,齐心协力建设祖国北疆风景线。

  红色旗帜引领

  “五一”小长假,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人山人海。有来学院参加民族团结培训的学员,也有来参观红色遗址的游客,流动的“红军装”成为草原小镇的一道风景。

  “由此前行约214公里,就是革命圣地延安。”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院长高鹏告诉记者,延安民族学院于1945年迁入城川。

  1947年5月,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缔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等历史佳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多次就内蒙古工作做出指示、批示。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谋划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内蒙古物产丰富。一方面,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型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较多依赖资源开发,新的产业增长点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要把资源上的羊(羊绒)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转换为经济上的扬眉吐气,首先要解决挖煤卖煤、挖土卖土问题。”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包思勤认为,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产业多元,正在成为内蒙古转型发展的主流。

  煤块经洗选、破碎变成煤粉。黑色的固体粉末经历加氢、液化,变成透明的液体油品……许多人参观了位于鄂尔多斯的煤制油生产线,改变了对内蒙古固有的“傻大黑粗”印象。近年来,内蒙古陆续投产了多个全国乃至全球首台首套现代煤化工装置生产线,采用了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衍生了100多种产品,附加值呈乘数效应猛增。其中,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75%,较“十二五”末提高29个百分点,稀土永磁、储氢、抛光等新材料产值位居全国前列,培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节能环保4个产值超百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态屏障更牢

  5月的草原刚刚返青,蒙草集团位于和林格尔的乡土植物组培基地早已姹紫嫣红。

  “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却种不出一片草原。”蒙草集团董事长王召明介绍,蒙草集团致力于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近30年在全国建立了10多个专项种业研究院,因地制宜建设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和乡土植物繁育生产体系。目前“小草诺亚方舟”种质资源库已储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7100余份,土壤样本近140万份,生态大数据系统收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6.2万种,将为内蒙古乃至中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存、生态修复、生态产业、草牧业发展等提供种质资源保障。

  锡林郭勒盟在全区率先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任期考核制度,并郑重承诺不再在草原上新上矿山开发项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区规划建设风电、光伏项目。

  清明节前,锡林浩特市巴彦宝拉格苏木巴音哈日阿图嘎查牧民斯琴图已经给自家的1万多亩草场“放假”。“我觉得春季休牧对保护草场大有益处,因为此时牧草刚刚发芽,经不起牛羊折腾。”斯琴图说,“休牧4年了,每年夏季我家的草原上都是鲜花如海,我觉得值了。”

  为建设祖国北疆生态长廊,内蒙古最近5年来累计投入生态保护建设资金1600多亿元,超过以往30多年的总和。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将50%以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2016年以来,内蒙古林业建设、草原建设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均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中国科学院关于内蒙古生态价值的评估报告显示,2019年内蒙古生态产品总值(GEP)4.48万亿元,约为同期GDP的2.6倍。

  “内蒙古是全国第一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出台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的省份,目前建成绿色矿山375家,规划到2025年全部达标。”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张占军说。

[责任编辑: 范国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