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写在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2021年05月16日 09:4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梁立华 闫啸天

  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了兑现这一目标,我区已带领12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随着残疾人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区52万残疾人的生活底色越来越鲜亮。

  技能培训

  就业路宽

  5月14日,在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克拉玛依西街的新禾特青烘焙坊内,3名心智障碍青年将做好的饼干包装入袋。他们的速度不快,但非常认真,每装满一袋,都会开心地笑出声来。

  新禾特青烘焙坊是新禾特青之家公益项目为解决乌鲁木齐社区心智障碍青年就业问题而创办的服务项目,每期项目培训2年,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培训不同岗位技能。

  “这是我们培训的第二批学员,第一批培训的5名学员已经实现了就业。”新禾特青烘焙坊培训教师王丽洪说,希望经过培训,他们可以掌握生存技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治区残联通过残疾人培训项目,助推残疾人能就业、稳就业,确保残疾人能学到一项实用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新疆力鸿盲人推拿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几名盲人学员正在培训教师陈莉红的指导下,相互按摩穴位。

  该公司是集残疾人技能培训和推拿诊疗服务为一体的盲人针灸、推拿机构,在自治区残联的帮扶下,实行师带徒实训模式,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

  “这种培训可以边学习边实践,一般培训1年后,就能达到上岗要求,实现就业。”陈莉红说。

  2020年,自治区残联投入287.7万元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通过开展种植养殖、家用电器维修、美容美发、电子商务等培训残疾人8202人。22705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车间、安置公益性岗位、自主就业等方式实现就业。

  今年,自治区残联将通过大力促进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和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业态就业促进残疾人就业,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

  平台支持

  创业追梦

  在新疆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称“双创基地”)五楼的珂茉尔服装工作室内,靠墙摆放的模特身着各民族传统服饰,绮丽多彩。

  “这些都是我的学员做的。”珂茉尔服装工作室负责人蒋英雄自豪地说。

  今年67岁的蒋英雄来自四川,年轻时出于兴趣学了裁缝手艺。29岁那年因为患骨髓炎,截去了右腿,病好后,他开起了裁缝培训班,后来来到新疆并扎下了根。

  “双创基地为我们残疾人免费提供场地,免去水电暖气费,吃饭还有补助,解决了我们创业的后顾之忧。你瞧,我的订单又来了。”蒋英雄一边看手机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新疆残疾人双创基地成立于2020年5月17日,以培育残疾人创业创新人才、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为目标,集创业孵化、技能实训、创业指导、信息服务、活动宣传为一体,是新疆首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双创基地内入驻工作室及小微创业企业28家,自治区残联将充分发挥双创基地示范引领作用,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支持。

  康复服务

  全力保障

  “没做康复前,他连一句话都不会说,我们心里非常焦急。”小哈(化名)的奶奶介绍,小哈是一名听障儿童。

  在自治区残联的帮助下,小哈1岁4个月时通过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在右耳植入人工耳蜗。同年进入乌鲁木齐市启聆聋儿康复幼儿园,享受免费1年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在康复教师的指导下,不到3岁的小哈已经能与人自如对话和互动,满3岁时,他进入幼儿园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学习生活。

  2020年,自治区残联共为100280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服务率达95%;为37783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具适配服务,服务率达到97%。全区共计投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5450.2万元,救助各类残疾儿童3061名。

  为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我区还积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据统计,2014年至2020年,中央、自治区累计投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4332.05万元,共完成13340户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有效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责任编辑: 赵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