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际博物馆日】让博物馆成为历史文化大课堂

2021年05月19日 09:3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张海峰

  随着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全疆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系列文博活动,又迎来新一波观展热潮。

  博物馆是保存历史记忆、传承优秀文化的公共文化场所,馆藏文物是历史文化与文明进程的实证。在全疆各类博物馆中,馆藏文物45万件,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了西域大地与泱泱中华始终历史相沿、人文相关、根脉相连,充分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看到出土于民丰尼雅遗址的汉代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就会明白,2000多年前,西域大地就在汉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看到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代文物“天王踏鬼”彩绘木俑,不难想象佛教在当时的吐鲁番如何盛行,“盛唐气象”如何深刻影响了当时吐鲁番人的生活……

  在博物馆中,我们能与这些新疆考古、历史等方面文化成果发生最直接亲密的接触。一件件文物,一个个考古发掘场景,让观众直观“看到”了真实的新疆历史和文明进程,这对于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价值判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极其重要。

  博物馆是“终身学习的课外教室”。眼下,各类博物馆遍布南北疆,各族百姓观展学习意愿强烈。期待文博工作者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更具创造性的展陈服务,让全疆博物馆真正成为各族百姓“触摸”历史文化的大课堂。

[责任编辑: 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