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7日 09:0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西娅 逯风暴
5月17日,北庭学研究院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开展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临摹项目启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的专家学者,将通过抢救性的临摹工作为北庭故城遗址做研究备份。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偏东12公里处,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1979年考古发现至今,从中央到地方对故城遗址的修缮和保护从未间断,试图让更多的文物“发声”,与历史对话。
投入3.62亿元修缮保护
5月25日一早,“沿着高速看新疆”第三季天山网-新疆日报全媒体采访团队沿着G7京新高速新疆段来到北庭故城遗址。在北庭故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透过监测屏幕,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对北庭故城遗址和西大寺遗址进行“体检”,这是刚投入使用的北庭故城环境预警提升改造项目,有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掌握遗址墙体及周边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变化。
北庭故城见证了汉唐元等中央王朝对西域实施有效治理的历史,也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宗教演变、民族发展以及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历史见证。北庭故城遗址的存在,用铁的事实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加强对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对于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2000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62亿元,对遗址进行修缮保护。包括邀请敦煌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对古城墙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实施文物本体的抢险加固、遗产监测、展示利用等工程。如今,经过修缮的北庭故城遗址建筑布局完整,遗址风貌更加恢宏。
“十四五”期间,吉木萨尔县将通过国家文物局支持项目等,申请北庭故城遗址三期抢险加固工程、北庭故城遗址数字化保护利用等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和研究。
“北庭学”立足故城遗址保护和研究
距将在厦门鼓浪屿举行的第六届北庭学研讨会还有半年时间,相关学术研究和展示等在紧锣密鼓筹划中。
“我们将邀请1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参加研讨活动,围绕‘一带一路’沿线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互动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研讨。”北庭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瑜介绍,北庭学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主要围绕北庭故城遗址的保护与研究,集合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通过考古发掘、学术研究与博物馆展陈等方式,提升北庭故城遗址保护与研究水平。
如今,一年一度的北庭学术研讨会使“北庭学”在学术界被更多人认识,开辟了学术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
目前,北庭学研究院已出版发行《北庭史论集》《北庭史丛考》《北庭学研究第一辑》等专著。同时,北庭学研究院还联合国内科研院所、高校搜集整理了与北庭历史文化相关的各类书刊、典籍、历史文献等9000余册,完成分类及检索并编辑了《北庭学研究目录丛考》。“这些专著的出版和书籍的搜集整理,为北庭故城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罗瑜说。
坚守让更多文物“发声”
空旷、静寂、炙热的天地间,55岁的遗址看护员王建国穿梭于残垣断壁间,勘察、拍照、上传数据,每天,他和同伴们都要在这片占地1.41平方千米的故城遗址中巡查几遍。
故城遗址东门一处敌台下,一个直径半米多长的洞穴引起了王建国的注意。“这是獾打的洞”,停下脚步,王建国拿起铁锹铲土回填。这里常有狐狸、獾、野兔等出没,打下的洞穴需要及时回填处理。夏季清理古城墙根杂草、冬季清雪、秋季及时回填野生动物留下的洞穴,王建国已经干了四年。“风沙大,地下水位高,城墙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时间久了很容易坍塌。”王建国解释。
一年365天,一天十几公里,风吹日晒让王建国的肤色黑里透红,重复的劳动看似枯燥,可在他眼里,意义却非同寻常。“守护好世界文化遗产就是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王建国说。
去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王涛与其他四名研究生一起来到北庭学研究院工作,在这里他承担着北庭故城环境预警监测、博物馆讲解、西域文化史研究等工作。
“带着游客重读‘北庭与丝绸之路’时,感觉穿越千年,大唐的历史就在眼前。”王涛坦言,来这里工作的初衷就是期待通过专业知识让更多文物“发声”,讲好蕴含在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作为新生代的历史研究人员,他认为,把以北庭故城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需要一代代人的赓续,这是历史研究人员和考古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行进日记
让历史遗迹活起来火起来
5月25日 星期二 晴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代诗人岑参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描述的就是北庭的风景。5月25日,当我第一次走进北庭故城遗址,耳边回响起初中课本中的这首诗时,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
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庭故城,虽然遗址的内外城核心建筑都已消失,但四周城墙的轮廓、护城河和壕沟一直都在,烽火狼烟、金戈铁马、商贾云集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才能更好地传承。让世界文化遗产走进生活,不妨创新理念,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价值,通过文创产品、三维扫描、高清航拍等,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让更多的人体会历史文化及其蕴含的精神力量。(赵西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