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把热泪提纯为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谈(10)

2021年05月27日 09:0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侯辉

  我们对历史的每一次凝望,都是一次初心的叩问。5月20日,《新疆日报》刊出报道《沙海老兵续写戍边新篇》,将人们带回到那段战歌嘹亮、号角吹响的历史,老兵的精神为今天的我们赋予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在这篇报道中,94岁的杨世福讲述了72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的故事,他和战友们步行5000多公里抵达阿克苏,正在休整时就接到进军和田的任务,18天行军790公里,从阿克苏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这在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的今天是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见精神。这是不惧风雨、不畏险阻的坚强意志,这意志的背后,就是革命精神,就是理想信念。

  朝鲜战争爆发后,刚刚在和田安定下来的老兵们因未能赴朝参战,将开垦出的第一块绿洲命名为“三八线”。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人在边疆、心在前线,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用满腔的热血和斗志战胜了荒漠、戈壁,把开垦好的耕地交给群众,再换个地方,继续苦干。他们用一生执行了“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的命令,有的老兵一家四代都扎根在和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里,很多人为沙海老兵的故事流下热泪。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老兵一往无前、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崇高精神,放下武器、拿起农具屯垦戍边的忠诚和担当,那些逆境中的坚守、以身许国的勇气、人民至上的选择,留下的不只是鼻子一酸、眼眶一热。

  英雄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他们为什么能从铁马雄狮的战斗勇士变为战天斗地的农垦战士?为什么又能在边疆默默奉献一生?因为他们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始终以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渝,永远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沿着故事深挖下去,向着根源追溯,我们才能读懂老兵们从战争年代到建设时期的不凡征程,我们才能看到今天新疆各族群众美好生活的根源,才能吸收到哺育一代代天山儿女的精神给养。抵达老兵故事的深处,方能激活蕴藏于我们血脉中的精神力量,方能把对故事的感动、热泪,提纯为智慧和力量,并从历史中把握现在和未来,最终化作改变世界的行动。

  当年老兵们战天斗地的沙海如今已经变成了绿洲良田,“沙海老兵节”年均吸引游客9万人次以上。当地一位“访惠聚”驻村干部说:“没有路的时候你才知道,如果有前人带路,你沿着他们的脚印走,就会容易许多。”先辈筚路蓝缕,后人接续奋斗!生逢盛世,我们更应乘势而上,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对革命精神最好的传承,也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告慰。

[责任编辑: 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