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新疆】人间“鲜”境是福海

2021年06月07日 09:5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哈勒比亚村附近的“海上魔鬼城”景区(6月4日摄)。这里依山傍水,既有水域景观,又有雅丹地貌,被誉为“海上魔鬼城”。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蔡增乐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王晶晶 任江 姚刚

  6月5日,“沿着高速看新疆”第四季石榴云/新疆日报全媒体报道团队沿着奎阿高速,来到福海县,在位于乌伦古湖东岸的海上魔鬼城,邂逅了一位“行摄”奎阿高速的武汉摄影爱好者王林。

  74岁的王林第7次来新疆,他用近10天时间,从奎屯进入奎阿高速,一路拍摄。他的相机里装着壮阔的奎屯大峡谷、瑰丽的乌尔禾世界魔鬼城、震撼的福海县千里牧道牛羊转场以及烟波浩渺的乌伦古湖。“第一次在福海驻足,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福海是人间‘鲜’境。”他说。

  王林这次来主要是为了拍摄6月5日福海县牧民转场。每年的5月底6月初,福海牧民都会赶着牛羊,从春秋牧场转到夏牧场。“吉拉峡谷—沙尔布拉克—红山嘴牧道是阿勒泰地区目前距离最长、转场规模最大、转场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牧道,南北单程长度接近480公里,有‘千里牧道’之称。通过这几年的培育,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而来,看转场,体验牧游文化。”福海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纳燕说。

  王林拍摄的照片里,在尘土折射的光影中,牧民扬起马鞭犹如一个勇士。最让王林欣喜的是,他用无人机拍到了一张羊群呈箭头形状的图片,“从转场中,我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大力量。”王林说。

  这种和谐,源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草场面积有限,牧草产量也有限,一旦超载放牧,就会导致草场退化、沙化。福海牧民都把家里的牛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转场去夏季草场,一部分在牧民定居点圈养。“牛羊多了,口袋鼓了,草场也保住了。”福海县阔克阿尕什乡牧业办公室主任胡安别克·卡克曼说。

  沿着乌伦古湖环湖路走了一圈,近10万公顷的湖面上,王林没有看到一张渔网、一艘渔船,一打听才知道,2004年以来,每年的春夏时节,乌伦古湖都会禁渔4个月。

  近年来,福海县深入推行“河(湖)长制”,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除了禁渔,渔政部门每年还向乌伦古湖投放数百万尾冷水鱼苗,帮助野生鱼类种群恢复。目前,乌伦古湖盛产白斑狗鱼、东方欧鳊等23种冷水鱼。

  6日中午,从乌伦古湖回到福海县城,在朋友的推荐下,王林来到海江渔家酒店,一碗砂锅鱼羊炖,吃得他酣畅淋漓,大呼鲜美。“冰冻的乌伦古湖野生鲤鱼配上福海大尾羊,砂锅慢炖1小时,鱼肉和羊肉的香味扑鼻,汤白味鲜,这就是福海最‘鲜’的地方。”海江渔家老板张海江说。

  □行进日记

  “鱼把头”心里有片“海”

  6月5日 星期六 晴

  说起鱼,他就滔滔不绝!福海县海江渔家老板张海江,是土生土长的“渔二代”。17岁起,他跟随父亲在乌伦古湖捕鱼,1998年,他和妻子开起了渔家乐。20多年来,他的渔家乐从几张桌子的小餐馆,升级为2000平方米集餐饮和住宿为一体的酒店,生意越做越大,但他渔民的“心”却从未改变。

  张海江把乌伦古湖叫海子。说起禁渔后生态好转,海子里消失的“小白条”又多了起来,他眼睛里闪着欣喜;说起为了更好地保护海子,渔民的捕捞方式由曾经的挂网捕鱼变成围网捕鱼,严格限制网眼规格,抓大鱼放小鱼,他语气中满是骄傲。

  由于捕鱼经验丰富,张海江成为福海县乌伦古湖冬季捕捞队“鱼把头”。每年冬捕节上,由他带领大家举行祭湖、醒网仪式,也是由他决定冬捕第一网下网的地点。“明年,我要建以乌伦古湖冬捕文化为主题的民宿,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海子。”他说。(王晶晶)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