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7日 10:4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贺江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艰巨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现在的新疆,正把“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记者专访了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麟。
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
阿布都伟力和徐麟长期从事“三农”政策研究工作,都担任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熟悉我区农村基层情况,在他们看来,我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乡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呈现出新的特点。
阿布都伟力说,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得到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完善,道路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得到全面改善,形成了适应脱贫攻坚和小康社会指标要求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田林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有序推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徐麟说,我区乡村面貌的变化,还体现在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上。日渐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村民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笑容明显增多,精神面貌更加积极乐观,文化与道德素养明显提高。
“摘帽不摘政策”是关键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政策的前提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徐麟说,“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是确保脱贫不再返贫的有力措施。当前,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已经实现脱贫,但有些地方发展基础仍然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仍然不强,巩固成果,防止返贫任务仍然非常重。
徐麟认为,“摘帽不摘政策”很关键,脱贫攻坚主要政策要继续执行,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仅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且能够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
阿布都伟力说:“要准确把握‘衔接’的内涵。特别是脱贫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进入巩固期,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只有脱贫成果巩固了,才好实施乡村振兴。”
他说,要通过探索创新,把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工作机制,根据实际运用到推进乡村振兴中去。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乡村激励约束。
同时,继续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相应配置好乡村振兴要素供给。
“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是乡村振兴,都是着眼于人的现代化。”阿布都伟力说,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舞台很大,通过发展高质量农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把成千上万的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农场。未来,家庭农场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地制宜壮大产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推进乡村振兴,着力点在哪?
徐麟认为,围绕“振兴”二字,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之一是因地制宜壮大产业。
他举例,2017年,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开始推行“制种小麦+复播谷子”的种植模式。两年时间,谷子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播种面积从最初的800余亩发展到2.5万亩,不仅推动了喀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还比往年多出2倍,目前正形成产业体系。
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要求。徐麟说,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振兴”才能落地生根。
“目前,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州正在强化脱贫地区产业后续的长期培育。今后,还需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项目的市场引领能力和农民增收能力。”阿布都伟力认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还在于要全面引导发展乡村服务业。把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村新型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抓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打造农村劳动力“月收入型”生产经营体系。吸引城市各方面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同时,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