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阿克苏地区:施策更精准 衔接更有效

2021年06月11日 08:4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我们搬下山后,住上了漂亮的安居房,有暖圈和果园,还学会了劳动技能。今年,在结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我和许多搬迁户开店创业,又多了一条增收路子。”6月3日,在温宿县柯柯牙镇帕克勒克村“旅游一条街”开烧烤店的村民吐拉克孜·阿不都卡德尔说。

  每逢周末,“旅游一条街”里的烧烤店、羊杂店、刺绣店、盐疗馆人气十足。帕克勒克村的新气象,是阿克苏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缩影。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阿克苏地区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机结合,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围绕“巩固什么、如何拓展、怎么衔接”,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增强脱贫稳定性,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健全监测机制 筑牢返贫防线

  6月6日下午,乌什县阿克托海乡库木奇吾斯塘村村民阿不拉·奥斯曼看着鸡舍内200只“燕山飞鸡”高兴地说:“再过两个月,这些鸡就开始下蛋,卖鸡蛋又能增加一项收入了。”

  今年72岁的阿不拉于2019年底脱贫,被村“两委”纳入边缘易致贫户。在浙江省衢州市援疆指挥部的帮助下,库木奇吾斯塘村实施以“企业+村集体+农户”为模式的“燕山飞鸡”产业增收项目。阿不拉优先享受到这个项目,建鸡舍、领鸡苗、买饲料,他都不用掏钱。技术人员和村干部还经常上门服务。

  “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上,沙雅县根据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实际,精准发力、靶向治疗,推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落细。完善‘一户一策、一人一办法’实名制帮扶台账,1319户4858名监测对象纳入帮扶政策范围,精准落实产业帮扶、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兜底保障等针对性帮扶措施。”沙雅县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伍俊辉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阿克苏地区在加强动态监测帮扶上,坚持分级预警、分级负责,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综合研判致贫、返贫风险因素,对潜在风险进行绿、黄、橙、红四色评定标识,做到“实时监测、即时预警、未返即防”,并实施帮扶动态管理,实现动态清零。

  优化扶持政策 促进产业升级

  “以前,我们从没想过,不起眼的小馕饼能成为大产业。从小麦种植到面粉加工,从研发制作到销售配送,馕产业正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增收致富。”6月8日,在柯坪县玉尔其乡托玛艾日克村艾力努尔馕文化产业园内,正在打馕的村民吾拉木江·木旦力甫说。

  艾力努尔馕文化产业园生产的薄皮馕、小油馕、辣皮子馕等十几种馕,还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销往国内其他省区市。

  在以种植薄皮核桃闻名的温宿县,当地政府从优化田间管理节本增效、推广绿色种植打响品牌、引进龙头企业精深加工等方面,帮助种植户进一步拓展增收空间。温宿县柯柯牙镇龙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志说,核桃等林果产业不断升级,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持续稳定的增收,还有品牌意识、土地经营方式、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等的转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阿克苏地区通过抓招商、抓园区、抓营销,全力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提高城乡居民蔬菜自主保障能力,重点培育种业骨干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方向发展,打造种业强区。

  增强保障能力 推动稳岗就业

  这几天,拜城县黑英山乡玉开都维村村民吾斯曼·亚库甫总喜欢去村里成立的天堂湖民宿乡村度假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参与旅游业作准备。

  2018年之前,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吾斯曼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到附近的工地当小工,他妻子有了公益性岗位。在家门口就业的夫妻俩2019年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沙雅县依托农牧民实训基地和纺织服装企业,组织城乡富余劳动力开展建筑领域、特色美食、纺织服装等培训2600余人次。压实基层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对脱贫户的就业稳岗责任,保持就业渠道畅通,就业稳岗率达98%以上。延伸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智能农机制造、棉纱生产和织布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循环发展格局,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91万人次。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阿克苏地区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压实基层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对已脱贫户就业稳岗责任,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产业园区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保证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统筹护边员、护林员、草原管护员、乡村道路养护工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通过市场确实无法实现就业的帮扶对象,促进稳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 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