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5日 08:48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
昌吉市文化馆的“朱新贵新疆民间皮影艺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内,一束光影投射到幕布上,皮影剧《金色的鱼钩》正在上演。在光与影交错间,皮影人物随剧情腾挪、跃动;幕布背后,皮影戏传承人操纵着竹竿,念白深沉浑厚……
5月29日,昌吉市文化馆(昌吉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非遗展党史文化颂党恩”系列巡演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看皮影剧,感觉很新颖,通过皮影戏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感受很深刻。”昌吉市第三中学教师张杏芳说。
《金色的鱼钩》讲述了在红军长征途中,炊事班老班长为了完成好照顾3个生病战士的任务,把缝衣针改成鱼钩,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3个战士吃,帮助战士走出草地而自己却牺牲的感人故事。
在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皮影戏传承人朱新贵看来,用皮影戏讲述红色故事,能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深入人心。
“我花了几个月时间,完成了对《金色的鱼钩》的编排和皮影人物的选材、制作。”朱新贵说。
当剧中战士一声声深情地呼唤“老班长、老班长”时,在场观众不禁潸然泪下。“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象征着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老党员陈月英感慨地说。
近年来,朱新贵专注于皮影戏的传承发展。“非遗要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为现代生活增色,为文化消费助力。”他说。
“起初,我们演的大多是传统剧目和历史故事,孩子们看不懂也坐不住。”朱新贵说,他将《小羊过桥》《阿凡提的故事》《东郭先生和狼》等故事搬上了舞台,同时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皮影作品,“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举办了皮影戏展演周、皮影进校园活动,让很多孩子参与进来。”
如今,朱新贵已在昌吉市培养皮影戏学生40名,每年和工作室成员深入基层免费演出100多场。
“我们正加紧编排《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系列《太阳出来了》《北风那个吹》等20余部皮影剧,计划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巡演,用生动的载体、感人的细节讲好红色故事。”朱新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