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7日 08:52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疆(含兵团)14个项目入选名录。近年来,新疆各地加大对非遗保护支持力度,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文化“软资源”,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硬实力”。目前,我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640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3项。
“老手艺”赋能新生活
6月的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加依村,清风徐徐,成片的葡萄架下,悠扬的都塔尔琴声如清泉缓缓流入游客们的心田。
在享有“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美誉的加依村,村民埋头制作乐器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全村300余户农户有三分之一参与乐器制作。
村民艾依提·依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家的庭院成了乐器培训、制作和展示基地。这几天,几位村民正在赶制来自北京的一批订单。
“我们村人多地少,靠种地收入低,制作乐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村民阿不都热合曼·艾则孜说,依靠制作、销售乐器,口袋越来越鼓。
“民族乐器制作是我们村的特色,也是我们村的振兴产业。”加依村党支部书记拜合提亚尔·阿木提说,这项产业近几年不断提档升级,从各家各户分散制作,到几户人家作坊式制作,再到现在成立乐器制作合作社,统一了制作标准,申请注册了商标,拓宽了销售门路。
以非遗为要素,我区各地积极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在深挖乡村文化资源、激活乡村非遗潜能上下功夫,做大乡村振兴文章。
端午假期,哈密文创园的文创店前,每天都能看到哈密刺绣非遗传承人卡德尔·热合曼的身影。只见他左手捏针,右手捧着绷布,手法熟练,随着彩线上下舞动,不一会儿,精美的图案便现雏形。
卡德尔是哈密市伊州区陶家宫镇荞麦庄子村村民。2016年,政府在哈密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计划,卡德尔和其他300多名哈密刺绣传承人先后赴国内其他省份学习。
“刺绣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成立了公司,吸收了100多名绣娘就业。”卡德尔说,如今,公司依托挂饰、抱枕等具有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开发,一年能接到不少订单。
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帕米尔·塔西介绍,传统工艺工作站在每个乡镇组织成立了刺绣合作社,已有7000多名本地绣娘接受了刺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很多绣娘“学了手艺、富了口袋、甜了日子”。
“非遗+”让乡村大放异彩
端午假期,游客不仅领略到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的好风光,更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当地推出的桑皮纸制作体验项目,让游客感觉很新奇。
“制作桑皮纸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在桑皮纸传承制作人布再乃普·斯玛依的指导下,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第一张桑皮纸,河南游客张清喜不自禁。
布达村素有“桑皮纸之乡”的美誉。得益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辐射带动,如今村里建成了桑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中心、桑皮纸一条街、桑皮纸文化园、桑皮纸博物馆以及民间艺术村落。桑皮纸已成为墨玉县重要的文化旅游品牌,也成了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一个行业,古老的桑皮纸绽放出新的光芒。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游客来我们村,仅制作桑皮纸一项,我每年就有十多万元收入。”布再乃普说。
“按照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思路,近年来,墨玉县积极推进‘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等新模式,逐渐走出一条非遗保护与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的共赢之路。”墨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旅局党组书记李从越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成为乡村文旅发展的强劲动力。依托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九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新疆各地组织了近200项非遗展示宣传活动。
位于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的葫芦文创产业园里,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葫芦悬挂在树枝上,五颜六色的葫芦形成了彩色棚架,吸引游客争相拍照。
“除了种葫芦,园里开设了葫芦雕刻、彩绘、烙画等工艺品制作技艺培训课程,和学校、旅行社等联合开展研学活动。”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代表性传承人陶延山说。
2020年,幸福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了1200亩葫芦,把13个巷道打造成中华福禄寿喜葫芦文化巷道,建设250米葫芦长廊,让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疆葫芦种植、葫芦文化第一村。
“去年,幸福村新增民宿和农家乐6家,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幸福村党支部书记贺耀奇说。
线上线下齐发力
“网友们好!这把都塔尔比较适合小孩在家练习,只花400元就能买到,经济实惠,感兴趣的请抓紧时间下单。”在加依村天籁嘉音民族手工乐器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播间内,合作社成员吐尔洪·吾斯曼熟练地和网友们互动。
吐尔洪活跃在抖音、好赞、快手3个直播平台上,粉丝不少。“直播方式提升了网友对非遗产品的关注度,通过直播,我们平均每天能在网上销售30把乐器。”吐尔洪说。
“打起手鼓唱起歌,快来新疆做做客……”6月12日,新疆第二届非遗购物节线下活动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启动。非遗传承人艾尔肯·吐么尔在自己的乐器店前,打着手鼓唱着歌,与前来参观的顾客互动。剪纸、面塑、民族乐器等众多非遗产品在此展出并销售。
点开拼多多、快手、京东等电商或直播平台APP,输入“新疆非遗”,便有数百种产品扑面而来,从美食、服饰、首饰,到工艺品、文具、乐器、家居用品……让人目不暇接。
“灯罩是古老的桑皮纸,设计时尚,这盏桑皮纸台灯让我爱不释手。”在京东商城,一位买家这样留言。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文化馆馆长韩非孜介绍,非遗购物节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借助电商直播平台,许多非遗传承人从幕后走到台前,古老非遗青春焕发,给生活增添了丰富多元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