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1日 09:1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张婷
在广阔的田野上,见风吹麦穗,却不见农人的镰刀,庞大的收割机缓缓开过,饱满的麦粒堆在农户眼前。
这是新疆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疆稳步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通过农机装备、农机作业和农田管理服务的应用,以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共享农机”不误农时
“我家棉花需要喷药,请安排农机作业。”6月8日,沙雅县海楼镇棉花种植户谢松灿通过电话向沙雅县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邦恒预约农机服务。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受此启发,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当地也建立了农机共享平台。合作社整合农民30余台农机,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过去,很多农民没有大型农机,为了不误农时,他们只能雇外包公司,费用高、耗时长。我们推行共享农机满足农民生产需求,通过共享的形式,减少人工,提高机械化程度。”马邦恒表示。
“就以我们引进的喷药机来说,用来喷药的双臂展开后有十五六米长,1个小时可以喷洒20多亩棉田。”马邦恒说,近年来,合作社不断引进先进农机设备,正从精细化作业向“智能化”升级。
“我们采用北斗卫星导航自动驾驶精量播种机种棉花,可一次性完成铺膜、铺滴灌带、播种、覆土等作业,且播行端直、耕作精准、作业率高。棉花成熟后,还方便机械化采收。”马邦恒告诉记者,采用精量播种机作业,每天可播种棉花600亩左右,这在过去是不敢想的事。
“过去采棉用工高峰期需要四五百人,每亩地人工费近800元,如今实现了100%机采棉,每亩地人工费用只需255元。新设备的使用为我们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马邦恒说,他想通过共享农机的模式,让农民能及时使用农机,逐步提高种地的效率和质量。除了共享农机,合作社还将种子、化肥、农药、农机配件等统一预约配送,并在重要农时请农业专家给农民教授技术,保障农民生产。
跨区作业成增收亮点
又是一年麦收忙,麦浪滚滚穗飘香。6月13日,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大型农业机械在巴楚县阿瓦提镇广阔的农田里进行秸秆收集打捆作业。压捆机沿着收割完小麦的轨迹前行,秸秆不断被收集进机械,很快打成捆。
“今天接了200亩地的订单。”提供作业服务的是来自尼勒克县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族乡聚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李增东。
李增东说,瞅准了跨区作业的商机,他们利用新疆不同地区小麦成熟的时间差,组织农机户开展跨区机收作业。这也是他参加跨区作业的第五个年头。
2017年,李增东拿出家中所有积蓄,购买了1台压捆机,开始跨区作业,当年实现纯收入13万元。尝到甜头的他更坚定了做大跨区机收这块“蛋糕”的信心。
如何跨,往哪跨?李增东明白,跨区作业的效益不仅取决于机收的价格,同时还要受作业时间、作业地域、作业环境和作业机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今年作业价格下降是必然的事。”对此,李增东早有了心理准备。他说,这些年国家给予农民购置农机的补贴力度很大,各地智能收割机、压捆机越来越多,这个行当拼的就是机器的作业效率。
李增东语气中透着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他驾驶的1台秸秆切割揉碎方捆压捆机。2017年,他购买的这台价值26万元的农业机械,享受了4.5万元补贴款。
李增东说,去年,他联合村里农民成立了合作社,抱团闯市场,“跨区作业收入约占合作社全年收入的70%,正常作业情况下,每台农机年收入达10万元。”
有了“田保姆”种地更划算
6月10日,行走在富蕴县喀拉布勒根乡霍斯阔拉村田地里,玉米长势喜人,村民努尔兰·活吉克望着绿浪翻滚的玉米地,一脸欣慰。
此时,美丽田野农机合作社的飞防手穆志豪来到田头。一番调试,植保无人机转动旋翼缓缓升起,一团雨雾随即喷出,在空中向前推进。
努尔兰说,从去年起,他将自家耕地托管给了这家合作社。“每年每亩地交215元的服务费,别的什么心都不用操。从购买种子化肥、平整田地,到播种、施肥、植保,再到最后的收割、秸秆深翻还田都由合作社负责,我只管收粮。”努尔兰说,“空余出来的时间,我们两口子出去务工,一年能挣四五万元。”
如今,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把自家农田交给美丽田野农机合作社托管,安心当起了“甩手掌柜”。
该合作社负责人胡德义介绍,2017年,他与农民签订土地托管合同,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建起集农机、农资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如何实现农民托管放心,得益于合作社这些年不断引进的智能化设备。
“就拿植保无人机来说,一架植保无人机可装20升农药,一次喷洒20亩地,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作业。”胡德义说,这些年,合作社里的农机不断升级,农机配上导航系统、智能终端,让大块头有了大智慧。目前,合作社有30多台先进的农机设备,可以提供耕、种、收全程作业。
今年,这家合作社机械作业面积预计超过8万亩,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保证了托管农田质量,深受农户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