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系列谈】文化润疆要在“润”字上下功夫

2021年06月22日 10:2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立物易,立心难。思想的影响、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做到“润”,文化才能持久滋养各族群众的心田,才能从内心深处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岳燕云

  5月23日,《新疆日报》刊发一篇题为《新疆村支书感动北京观众》的报道,讲的是由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金色的胡杨》,该剧近日在国家话剧院大剧场连续上演,好评如潮,演出中全场观众眼含热泪不时起立鼓掌。一部以新疆本土偏远乡村——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国忠为原型创作演出的话剧,能得到北京观众的好评,充分展现了新疆在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中,一批原创文艺作品的质量和感染力,为全区各地进一步开展好文化润疆工程增添了信心、提供了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是以文化的方式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深层联系,这对于解决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立物易,立心难。思想的影响、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做到“润”,文化才能持久滋养各族群众的心田,才能从内心深处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筑牢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文化润疆,“润”既是方式手段,也是目标。实现“润”,首先要领悟“润”的特点。“润”最可贵的特点就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的那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对“润”最出神入化的描写。

  文化润疆的“润”,从形式上看,应是细致入微的,是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以细节、细腻感情打动人心的方式。在取材上,也要注意选取那些既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疆多姿多彩民族风情、弘扬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气神,又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选取的内容越贴近群众,越能产生无声无息的润泽效果。比如话剧《金色的胡杨》在展现主人公感人事迹的同时,还将秦腔、二胡、木卡姆、原生态新疆民歌和话剧融为一体,把艺术的美融入真实的故事,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在新疆,不同民族乐器、歌曲的共同演奏演唱,已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是潜移默化唤醒、增强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常有效的手段。当然,文化润疆在“润”字上下功夫,还要驰而不息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持久润泽新疆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

  开展好文化润疆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方法也还有很多,只要抓住要领,必能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