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4日 08:3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苏璐萍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大力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各族群众健康福祉持续改善。
村村有合格村医
“以前镇卫生院的条件不好,很多病看不了。”6月7日,刚在乌什县阿合雅镇卫生院做完腹部B超的吐尔逊·艾则孜感慨,“现在卫生院‘劳道’了,不仅能做检查、化验,还能做手术。”
2016年,新疆启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在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支持下,阿合雅镇卫生院按照“一够三化”(业务用房面积和抗震设防标准要够,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绿化面积达标)的要求进行升级改造,设置了门诊、病房、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检验化验、中医理疗等功能区,建立了现代化手术室,配齐了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离心机、急救设备等。以前不能看的病能看了,不能做的检查能做了。
到2019年11月底,新疆已完成898个乡镇卫生院、860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村村有合格村医。
如今,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乡镇卫生院还开展了一、二类手术,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优质医疗资源送基层
2020年4月10日,继远程心电、远程影像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了新疆首例远程超声影像诊断。“通过专家远程指导,不仅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诊治,还提升了我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技能。”墨玉县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艾斯凯尔·阿卜拉说。
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疆全面推进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4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6月18日10时许,在拜城县大桥乡卫生院门诊楼,拜城县中医医院专家带着全科医生耐心地接待患者;在中医馆的病房里,推拿、牵引、康复、针灸,医生护士忙个不停;在住院部,专家带着医护人员开始了一天的查房……
补短板,强弱项。新疆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通过“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重塑“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医防结合服务新模式。
同时,启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组织区内外、军地63所三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对自治区32所县人民医院和24所中医类医院进行“托管式”“组团式”帮扶。通过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接受当地重点学科骨干进修学习,努力解决县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如今,随着优质医疗资源逐步延伸到基层,越来越多的偏远地区群众也能享受到安全、高效、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新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日益完善。
健康理念入人心
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包扎得尔牧区地处天山深处,每年10月初,牧民赶着牲畜到冬牧场过冬,直到来年3月下山。其间,包扎得尔牧区库克苏温泉卫生院会组织村医进冬牧场巡诊,并对牧民进行健康管理。
赛力克·夏克提是包扎得尔牧区库克苏温泉卫生院的一名村医,也是家庭医生。哪个人有高血压,哪个妇女该下山待产了,哪个孩子要打预防针了,他都了如指掌。这几年,通过全民健康体检,赛力克逐步完善了牧民的健康档案,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定期随访大病患者,按时给慢病患者续药,敦促牧民摒弃不良卫生习惯……
久而久之,牧民往奶茶里放的盐少了,小孩开始勤洗手了,有的牧民家还买了血压计、血糖仪,健康理念日益深入牧民心中。
近年来,新疆不断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加强基层服务体系、能力、内涵建设,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各族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