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8日 08:5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7月3日,自治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交响音乐会《天山儿女心向党》在新疆人民会堂举行。图为演员在表演冬不拉弹唱《结亲故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韩亮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银璐
“把手中的琴架高,让我听到你们更加激昂的情绪!”6月30日,新疆艺术剧院剧场的舞台上,一个清瘦的背影,对着台上小提琴声部的乐手们高声提示。
这是新疆艺术剧院管弦乐团团长王晓亮全天候“驻守”剧院的第41天——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交响音乐会《天山儿女心向党》,他和指挥刘炬及乐队的50多名乐手、上百名合唱团演员,在这里严格排练。每一本做过记号的乐谱,每一次不容出错的练习,都彰显出他们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7月3日,音乐会在新疆人民会堂顺利首演。
创作灵感源自新疆故事
破晓的钟声响彻夜空,初升的红日照亮人间,交响乐《辉煌历程》响起时,那些革命先烈浴血疆场的画面,那些新中国建设者鞠躬尽瘁的身影,那些改革先锋勇闯时代浪尖的英姿,那些扶贫干部攻坚克难的面孔,仿佛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台交响音乐会要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改天换地的光辉历程,要突出的是天山南北各族儿女对党的感恩与赤诚,对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王晓亮说,“用音乐展示党的百年征程,需要围绕现实主义题材进行全新的音乐创作,让身边的英模劳模、援疆干部、‘访惠聚’工作队队员、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人民警察、白衣天使等,都走进我们的作品中。”
此次演出的节目中,有经典之作的重新编配,更多的是全新创作的曲目。历时9个多月的筹备创作中,王晓亮和创作团队的作词、作曲、演奏、演唱、朗诵等环节人员,经过反复磨合沟通,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这次的音乐作品由国内和疆内的一流创作者完成。创作的基础是作者切身的感受,我们的词曲作者很多都没有在新疆工作和生活的经历,难有置身其中的浓烈情感,于是我们就给他们讲新疆故事,讲让伽师百姓喝上放心水的好干部刘虎、讲守边护边50余年的护边员布茹玛汗·毛勒朵、讲第一时间请战参加抗疫工作的90后共产党员……这些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让我们的作品充满力量。”
“我所期待的是,在聆听音乐时,观众能亲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其中找到身边人身边事,有共鸣有感动。”王晓亮说。
交响乐中融合了民族乐
交响乐的创作和演奏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它的成功需要每一把乐器、每一个声部都达到和谐。音乐层级的丰富、配器用法的讲究,尤其是在交响乐中融合民族乐,对创作者都是极高的挑战。
“听完《丰收的喜悦》和《燕子》两首乐曲第一次完整演奏的那天,我真是百感交集。”王晓亮说。
《丰收的喜悦》要表达的是新疆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走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喜迎丰收、拥抱美好生活的炽热情感。它取用了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音乐素材,既体现了管弦乐的丰满“肢体”特征,也凸显了民族乐的地域韵味。
“但它的创作过程却是艰难的。”王晓亮说,“没捷径可走,我们只能不分昼夜地去听民族乐,辨析它的音律,研究它的配器方法,找到它和交响乐之间共通的地方、潜在的联系。”
王晓亮说:“我们还找到民乐研究专家、演奏家,把听、奏、找、合这一套流程走完,终于打通了民族乐器和管弦乐器合奏之间的渠道。真是一次艰难的破茧。”
这首融合之歌的旋律,其实早已在人们心中默默奏响。在首演现场聆听音乐会的新疆财经大学教师肖萍说:“乐曲的每个音符都写满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拼搏奋进的故事,写满党员和群众勠力同心、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在北疆田野麦浪翻滚时,在南疆绿洲棉田丰收时,在亲人的笑脸如鲜花绽放时,都曾听到过它。”
完美呈现新疆多元文化
这场音乐会包含了交响乐、配乐诗朗诵、独唱、合唱、戏曲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集中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疆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收获的丰硕成果,也让新疆多元文化荟萃之姿完美呈现。
“品南疆风土人情,闻北疆草原气息,见帕米尔雄浑壮美,寻塔里木河款款深情……这场交响音乐会是一场很饱满的视听盛宴。这份饱满来自于演奏演唱人员的内心。”王晓亮说。
这次的演职人员中有来自新疆各地艺术院团、高校合唱团的成员。他们中,有人在“访惠聚”工作队的支持下考上了大学的声乐专业,有人在援疆干部和支教老师的引导培养中成为专业演奏员。他们见证了党对这片土地倾注心血,让新疆发生巨变的过程。
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艾捷克、冬不拉、库姆孜、马头琴等乐器分别奏响《新疆各地走一走》《结亲故事》《新居》《我是一颗石榴籽》时,观众享受到完美和鸣。“新疆的民族乐器是中华音乐文化的瑰宝,它们拥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在音乐创作中能够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王晓亮说。
“演奏一次比一次好听,我们内心受到的震撼也一次比一次强烈。”王晓亮说,每部作品演绎的都是真实的中国故事,每首曲目讴歌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间奇迹,这是一次音乐艺术形式的碰撞,也是多元文化的荟萃,更是一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