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天山观察】结构更优 动力更足——从市场主体看经济结构变化

2021年07月20日 09:4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在天山南北,一道漂亮的上扬曲线已然绘就——截至6月底,我区登记在册各类市场主体209.5万户,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88.7%。

  看经济,既要看速度、看总量,更要看质量、看结构。5年多来,我区市场主体数量呈现出一路向上、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的同时,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动力结构优化的脉络愈发清晰,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资本下乡 土地赋新能

  7月17日,在沙雅县古勒巴格镇高效设施果蔬产业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鲜红的车厘子、西红柿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乍一看很普通的大棚里,却内藏玄机,比如没有传统农业必需的要素——土壤。

  “大棚都采用智能化种植技术,车厘子苗用椰糠无土栽培,按照现代设施农业高标准建设。”基地负责人张杰介绍,打开手机进入APP,轻松一点,还可对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精准控制。

  2020年,沙雅县通过招商引资,上海孙桥溢佳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疆沙雁洲文旅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投资,在古勒巴格镇承建高效设施果蔬产业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吸纳100余人就业,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如今,在新疆各地都能看到资本“下乡”大显身手,推动农村生产方式和农产品流通方式加速转型升级。

  从行业分布上看,2021年上半年,我区新登记企业数量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幅明显,社会资本越来越关注农、林、牧、渔。

  截至6月底,全区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6万个,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54.8%。

  智慧提速 “智”造新高地

  在新疆新冶建筑集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原本在工地上进行的钢筋切割和混凝土搅拌、浇筑、成型等作业,可在其生产车间内的智能化流水生产线上“一条龙”完成,之后运输至工地现场进行“搭积木”组装。

  相较于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具有周期短、环境影响小、成本可控等优势。

  绿色建筑的发展,吸引了一批装配式建筑企业在我区落地。“十三五”期间,我区建设装配式建筑900余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7123.23万平方米,“搭积木”的建造方式已在我区房屋、综合管廊、桥梁等领域广泛应用。

  “快”,是生产方式带来的改变,更是智能化水平提升的综合体现。

  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的全自动转杯纺纱机,1分钟可纺300米纱线;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总装车间,每隔14分钟就有一辆乘用车下线……我区新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等装备制造优势产业数字化设计普及率已超过70%。

  近年来,我区加快构建装备制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洼地逐步迈向产业高地。

  2021年上半年,我区新登记企业数量与2020年上半年相比,第二产业基数最大为建筑业、制造业。两个行业今年新登记企业与去年同比分别增加了49%和31%,登记在册企业数量也分别同比增加了9.9%和24.9%。

  结构优化 激发新活力

  “走独库了吗?”自7月初独库公路全线恢复通行以来,各地自驾游爱好者、各车友群和摄影爱好者,流行着这样的问候语。这条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以其沿途的雪山、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

  库车市阿格乡康村地处独库公路“南大门”。依托区位优势,康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村民尼牙孜·苏皮经营的“聚客来休闲庄”,在独库公路恢复通行当日,便迎来了上百位客人。近些年,他每年的收入都能达到10万元左右。

  今年1月至6月,我区累计接待游客8804.04万人次。截至6月底,以旅游从业者为代表的我区“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在三次产业占比为89%,较2015年底增加1.5%。得益于稳定红利的充分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及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人流、餐饮、住宿、商务服务等行业的投资热情。

  “十三五”期间,我区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经济贡献率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如今,我区第三产业市场主体进一步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将继续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 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