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里的“随堂考”

2021年07月21日 11:2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黄凌燕

  轻俏的笛子、沉静的三弦、意境深远的二胡……动听的音乐从沙湾市文化馆一楼活动室传出,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倾听。沙湾市金色年华民乐协会的队员们正在这里加紧练习。

  “回家练了吗,黄师傅?”“一会儿我和你合奏啊,老杨。”从乌鲁木齐来的老师——新疆民乐团热瓦普演奏员阿尔孜姑·巴克背着热瓦普快步走进来,熟络地和大家打招呼。

  7月10日,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统筹安排下,新疆艺术剧院、自治区文化馆选派专业老师组成“石榴籽文化小分队”来到沙湾市,分器乐、舞蹈、声乐、朗诵4个组,为当地群众进行为期15天的艺术辅导。阿尔孜姑是器乐组辅导老师。

  沙湾市金色年华民乐协会共27名队员,平均年龄65岁。听说从乌鲁木齐来了专业老师,大家齐齐聚到文化馆。“现在生活好,不愁吃喝,一起吹拉弹唱,就是图个心情好,时间长了,还想再提高提高水平。”协会会长陈秋义笑着说。

  阿尔孜姑来这里的5天时间,着重解决音准问题和合作的默契度,队员们的专业演奏水平得到不小提升。“尽管他们大多没有专业乐理知识,也没经过技巧技能培训,但他们的音乐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深深地打动了我。”阿尔孜姑说。

  “练了这么多天,今天我们来次随堂考!”阿尔孜姑宣布要检查大家的学习成果,曲目就是经典民乐《喜洋洋》。听到要考试,原本有些嘈杂的活动室瞬间安静下来,气氛有点紧张。

  第一个上场的是老沙湾镇白家庄村农民杨万忠,68岁的他演奏三弦,弹拨行云流水,曲终掌声响起。“弹得不错,音准到位,给大家起了个好头。”阿尔孜姑表扬了他。杨万忠略显腼腆,站起来鞠躬致意:“继续努力,继续努力。”

  轮到70岁的黄德录了,他是大泉乡城郊西村的农民,学习电吹管演奏才1年,因为有些紧张,起了好几次调,吹破几个音。“我今天手太硬,按错好几个键。”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多练习就好。”阿尔孜姑鼓励道。

  王多金演奏二胡时,眼睛微闭,沉浸在乐曲中。阿尔孜姑配合他打节拍,一曲终了,阿尔孜姑非常兴奋:“很好!大家听了心里也喜洋洋对吧?”大家都笑了:“高兴呢!”王多金谦虚地拱拱手说:“好几个音以前总拉错,这两天总算纠正过来了。还是咱们专业老师教得好,希望小分队经常来,月月来。”

  演奏二胡的黄生福以前是翻砂工,因为左手食指受伤不能拉琴,但他也没闲着,踏着拍子认真听队友演奏、老师点评。“手停耳朵不停,灌灌耳音也好,这次活动机会难得,不能错过。”他说。

  “‘石榴籽小分队’不仅给基层群众带来文艺表演,更带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日子好了,精神需求也要跟上,所以大家盼着小分队常来。这次培训,好多老伙计带病坚持,就是不愿错过机会。”沙湾市文工团团长高永强说。

  “今天考试,大家的精神面貌我给满分,演奏离满分还差一点。”“随堂考”结束,阿尔孜姑点评道,“千次弹指才换珠落玉盘,万次挥弓才得余音绕梁,希望大家刻苦训练,再接再厉。到4个小组汇报演出时,咱们拿出器乐组最好的水平好不好?”

  “好!”大家齐声应道。《喜洋洋》和《茉莉花》的合奏再起,喜庆愉悦的曲调,从沙湾市文化馆的活动室里传出,飘得很远很远。

[责任编辑: 罗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