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貌】伊什来木其村的牛产业“牛”起来

2021年07月27日 10:5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沉睡一夜的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伊什来木其村时,67岁的村民艾尼瓦尔·马木提已带着儿子走进养殖小区的棚圈,开始喂牛了。

  “要照看好290头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忙起来时,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正忙着给牛喂饲料的艾尼瓦尔说,“这些可爱的牛,可是一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希望。”

  艾尼瓦尔的家乡疏附县,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他家所在的托克扎克镇伊什来木其村曾是贫困村,村民有养牛的习惯。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肉牛养殖做大做强,让大家一起富起来?”在外闯荡多年的艾尼瓦尔,一直想发挥自己了解饲料的优势,在村里养牛。

  2018年,艾尼瓦尔试着养了40头育肥肉牛,挣了12万元。“没想到养牛这么赚钱,这一下让我尝到了肉牛养殖的甜头,身边的村民羡慕不已。”艾尼瓦尔乐呵呵地说。

  肉牛养殖成功后,艾尼瓦尔开始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吸纳玉散江·阿西木、麦麦提江·如孜等6位村民在牛场务工,给他们传授选牛、育牛、防疫等方面的经验。

  “我在艾尼瓦尔大叔家的牛场务工,学技术不说,每月还有2500元工资。”玉散江说。

  “通过规模养牛,10个月,平均每头肉牛可以获利4000元左右。”艾尼瓦尔说,“再加上教会大家购买相关保险,牛生病、死亡有保险公司赔付,基本不会赔钱。”

  今年,在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驻伊什来木其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下,艾尼瓦尔带领村民成立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发展牛产业。

  伊什来木其村的肉牛养殖产业“牛”起来后,不仅让村民有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底气,生态化的集中养殖模式也为乡村治理探索了新思路。

  “我们掌握了青贮玉米整株使用的科学喂养技术,村民们改种青贮玉米后每亩收入超过千元,比以前种植普通玉米每亩收入提高600元,大家增收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伊什来木其村党支部书记阿力木江·麦麦提说。

  如今,伊什来木其村90%的村民已从事肉牛养殖,全村目前牛存栏超过1200头,在当地形成良种化、规模化、生态化、多样化的成熟产业。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其中肉牛养殖的收入就占到一半。

  “我们村新规划占地40亩的养牛场已获批,将来把牛集中起来,村里的环境就更好了。”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驻伊什来木其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李瑶说,“养殖小区使用后,村里就再也闻不到牛粪气味了。”

  在人均仅有1.6亩耕地的伊什来木其村,肉牛养殖产业红红火火,村民们正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奋力奔跑。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