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助力破解黑颈鹤“之谜”

2021年08月11日 09:18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走进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月17日11时23分,一对黑颈鹤夫妇站在鸟巢向天空鸣叫。徐俊泉供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黄凌燕 赵梅 王琦铭 聂宁

  一对热恋中的黑颈鹤在领地里,边散步边引颈长鸣,清脆的鸣叫声响彻湖畔……这是红外相机拍摄到的这种世界濒危保护动物的“秀恩爱”画面。今年,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协克帕提中心管护站首次用红外相机记录观测黑颈鹤生存状况,5月至7月底,已拍摄2000余张图片、32段影像。

  获取这些宝贵资料,也有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的一份“功劳”。

7月29日上午,在经过一处河流时,有经验的徐俊泉进入河中探路。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众多,丰水季节进入湿地观测黑颈鹤尤其困难。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聂宁摄

  7月29日,记者跟随科研人员前往黑颈鹤繁衍地依协克帕提湖,历时3个多小时,在没及大腿的泥泞湖水中行进2公里,几次险些陷入沼泽泥滩,艰难取回观察黑颈鹤孵化雏鸟情况的红外相机。

  “高原明星”谜点多

  “我们从1992年起,就组织人员定期巡护,保护黑颈鹤产卵、育雏不受外来影响。”保护区管理局高原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室主任许东华说,“当年,这里的黑颈鹤只有8对16只。”

7月28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对黑颈鹤在依协克帕提湖中心管护站附近草地上觅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黑颈鹤全身灰白色,腿、颈修长,体态优雅,除了眼后和眼下有一小块白色或灰白色斑,头的其余部分和颈部2/3为黑色,故称黑颈鹤。作为“高原明星”,黑颈鹤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它最北端的繁殖地。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一次在中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这是全球发现得最晚的一种黑颈鹤,也是世界上15种黑颈鹤中唯一一种仅生长、繁衍在高原的鹤类。

  许东华说,黑颈鹤是世界濒危保护动物,全世界总数量约有1万多只。在新疆,黑颈鹤主要分布在东昆仑至阿尔金山地带,近年来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在东昆仑一带,黑颈鹤从2016年的73只,以每年10只左右的数量增长,目前已有132只。”徐俊泉说。而根据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的调研,黑颈鹤在新疆总数约有300只至400只。

  7月29日上午,群鸟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协克帕提湖区一处湿地中繁衍栖息。保护区内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成为黑颈鹤等鸟类的乐园。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采访时,在依协克帕提管护站附近,记者几次偶遇成双成对的黑颈鹤,它们悠闲地踱步在草丛,颈腹修长,气质优雅,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人注目。然而,这些黑颈鹤从哪儿来?它们的迁徙路线、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人们却不了解。

  艰难布设红外相机

  为寻找谜题的答案,保护区今年联手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对黑颈鹤进行专项调研。“我们克服困难,采用在栖息地布设红外相机、给黑颈鹤佩戴卫星跟踪器等高科技手段,以了解这种高原鹤类的习性。”许东华说。

  5月15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原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室副主任徐俊泉经过观察发现,在依协克帕提湖的沼泽区域,有黑颈鹤准备孵化下一代。这里分布有上百只黑颈鹤,每年4至5月来,黑颈鹤在这里产卵、孵化、养育幼鸟;10月底以后,“拖家带口”飞往越冬地。

  7月29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协克帕提湖区湿地沼泽中,即便有先前做的定位导航,徐俊泉为找到两个月前安装的红外相机,仅在黑颈鹤鸟巢附近就兜兜转转二十多分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用红外相机监测黑颈鹤,首先要去湖水中寻找黑颈鹤的巢穴。”徐俊泉说,“当时,3人去安放相机,河水较大,沼泽里水深,其中一位队员身疲力竭摔倒,幸好另两人手快,把他拉起来,否则很危险。”几经波折,工作人员在黑颈鹤孵化区外安放两只红外相机,一只对准鸟巢,观测孵化情况;一只在鸟巢稍远处,观测周边。

  黑颈鹤理想的繁育场所,对人类而言却是凶险之地。

  “依协克帕提”意为“陷驴蹄的地方”,因所在区域多为沼泽湿地,难以行走而得名。湖面约15平方公里,水深1至3米,湖中分布有连片的沼泽和草甸草原。尽管黑颈鹤孵化区离湖岸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但即便对地形极为熟悉的科研人员,迂回穿行来回也需要数个小时,遇到小河泛滥,时间还会更长。

  穿越沼泽取回宝贵资料

  按照黑颈鹤孵化期30—40天计算,7月底,可以取回相机数据。

  7月29日上午10时,记者跟随徐俊泉,穿越沼泽向目的地进发。穿上重达3公斤的水裤,胸前配有运动相机,背上负重10公斤摄影器材包,每走一步,都极其费力。

  许东华通过望远镜和对讲机随时观测情况,以应对突发状况。

  “水深多少?到什么位置?注意脚下啊!”许东华一面从望远镜中观察,一面通过对讲机不时询问。

  徐俊泉气喘吁吁地说:“路还好走,水不大,比上次来安装相机的时候浅,到大腿位置。”

  在泥泞湖水中艰难行走了2公里多“路”,一个多小时后,记者和徐俊泉终于在一片草甸看到了黑颈鹤的巢穴。巢穴搭建在四面是水的草甸上,周边平坦中央凹陷,直径约有1米,里面铺满干草和植物茎杆。

  黑颈鹤“夫妇”发现动静,早已躲进附近的草丛。它们不知道,附近木杆上红外相机,已悄然记录下它们一个多月的行踪。

7月29日上午,徐俊泉找到红外相机赶紧查看拍摄到的黑颈鹤影像。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王琦铭摄

  13时30分,徐俊泉通过对讲机说:“任务完成,准备返回。”

  许东华迫不及待地询问:“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拍到了很多很多内容,但鸟巢周围来过狼,具体结果,要细看视频资料判断。”

  观看视频资料,科研人员发现:7月17日中午15时19分,一只孤狼出现在观测鸟巢周边环境的镜头里;7月20日清晨6时21分,第二次拍摄到狼;7月21日19时26分,拍摄到单独一只成年黑颈鹤。可惜的是,另一个监控孵化的相机拍摄时间截止到5月24日18时,当天早些时候的画面显示:两只黑颈鹤,一只在巢边负责警戒,另一只正在孵卵。

7月20日6时21分,天还未亮,一匹狼闯入黑颈鹤鸟巢领地。这是布设在鸟巢外围用来监控周边区域的红外相机拍下的狼的身影。徐俊泉供图

  徐俊泉有些遗憾:“拍摄黑颈鹤孵化的那个相机设定的间隔时间太短,拍摄了很多觅食的内容,结果没等到小鹤出生,内存卡就存满了。所以,我们综合两只相机的内容,无法得知小黑颈鹤的命运。”

  黑颈鹤雏鸟的结局是什么?大家有一丝惆怅,最美好的愿望是它安全被孵化,和父母飞走,在新天地开始新生活。

  目前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积极准备给部分黑颈鹤佩戴卫星追踪器,以便更好地记录它们的生存状态。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