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野生动物一个安宁的家

2021年08月16日 09:0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时评】

  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努力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努力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双赢,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给野生动物一个安宁、舒适的家,给子孙后代留下永远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

  高娃

  据8月9日《天山网-新疆日报》报道,近年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恢复。在被誉为“高原产房”的保护区最大的藏羚羊产羔地兔子湖区域,今夏约有3.5万只母藏羚羊来到这里,预计产下8000余只藏羚羊宝宝。如今,兔子湖区域每平方千米藏羚羊数量从10年前的33只增长至51只。“高原产房”缘何产量提升?奔跑的藏羚羊最清楚其中的秘密。

  大自然是慷慨的,也是无情的。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反之则会遭受自然的无情惩罚。上世纪90年代末,非法盗猎、矿业开发等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构成了严重威胁,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的总数量曾不足6.5万头(只)。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在“高原产房”出生的小藏羚羊也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新疆、青海、西藏三地藏羚羊种群数量已增加至约30万只,藏羚羊保护级别也从濒危物种降级为近危物种。无独有偶,据报道,在“生命禁区”罗布泊,出现了近2万平方米绿化景观,40余种植物正顽强生长,当地局部气候得以调节,燕子、斑鸠等飞鸟纷纷来此栖息。藏羚羊种群数量得以恢复、“生命禁区”一片生机盎然,这些都是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回馈。

  在我国,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塞罕坝;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库布其沙漠等。但也有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承载能力的透支,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比如,秦岭北麓的违规别墅、洞庭湖畔的超级矮围、祁连山掠夺式采挖等,不都是破坏了生态环境,对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伤及了人类自身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笔既买不来又借不到的宝贵财富,破坏了就很难恢复。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能永续发展。如何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努力让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方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努力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双赢,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给野生动物一个安宁、舒适的家,给子孙后代留下永远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