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仕华:扎根边疆为民服务

2021年08月30日 08:2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弘扬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

  8月24日9时,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医生庄仕华提前到岗,给一位老年患者送饭,查看前一天手术患者的恢复情况,与当天即将手术的患者交流,接着就是查房、会诊、手术……

  行医几十年来,只要不出差,这是庄仕华雷打不动的工作日程。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56床患者已经76岁高龄,正处于胆道手术后恢复期,需要加强营养。近一段时间,庄仕华经常从家里带可口的饭菜或者营养粉,给老人送到病房。

  这位患者因肝胆管多发结石入院,因还患有其他慢性疾病,手术前她顾虑多、思想压力大。庄仕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她解释,打消了老人的顾虑,让她轻松接受手术。

  30年前,做一台胆囊微创手术要4个多小时,如今只需5到8分钟。

  做胆囊微创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在上世纪90年代初,新疆还没有开展这项新技术。经庄仕华建议,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引进了这项技术和设备。

  为了熟练操作,庄仕华通过剥葡萄皮模拟练习胆囊剥离技术。他每天下班都会买几串葡萄,用手术器械剥葡萄皮。一开始,不是撕破了葡萄皮,就是捏破了果肉。他执着苦练,坚持2个多月后,终于能将葡萄皮顺利剥离而保持果肉完好。

  经过反复实践,庄仕华和同事们成功完成了武警部队首例胆囊微创手术,并先后探索出肝色虫、脾修补、胆总管探查等27种微创手术。

  经过一次次练习,庄仕华的微创技术慢慢提高,手术时间越来越短,4小时、2小时……几分钟。“病人在手术台上少躺一分钟,就少一分危险,多一分安全。”庄仕华心里时刻想着病人,对医术精益求精。

  早在庄仕华刚当外科医生时,为了多学技术、多了解病人,他就住在病房里,每天点煤油炉给患者做饭。一直以来,他对上门求医的患者,从不因交不起费用而拖延,也从不因病情严重、风险大而拒收。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中心共收到锦旗1万多面,都是患者送来表达谢意的。其中有一面锦旗,绣着“三十九载鱼水情心系牧民一家亲”两行字,那是哈萨克族牧民达汗和女儿用39999颗彩珠一针一线绣成的。

  庄仕华与达汗一家结识于1975年。当时他还是一名卫生员,经常与战友帮达汗家挑水、打扫卫生、干农活,他还承担了达汗女儿的全部学费。达汗上年纪后,患了胆结石、青光眼,庄仕华又送她到医院治疗,并为她支付了全部住院费。

  2014年,年近80岁的达汗和女儿花费半年多时间做成这面锦旗。“我们医生就做了这么点事,她们却记了一辈子。”庄仕华说。

  行医40多年,在庄仕华的天平上,分量最重的是人民。“我出生在四川贫困山区,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是政府减免的,入伍后,又是部队送我上了大学。”庄仕华将感恩化作对待患者、帮扶困难群众的实际行动。

  医者仁心,也是庄仕华挑选弟子的基本要求。别人收弟子考专业知识,他只考3个问题:今天来的病人没吃饭,有没有给病人送饭?做完手术后看不看病人?节假日休息时间看不看病人?

  受庄仕华影响,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外科中心的医护人员,人人心系患者,把病人当亲人。他们积极参加庄仕华医疗小分队义务巡诊,送医、送药、送温暖。

  多年来,庄仕华坚持带领医疗小分队深入农牧区巡诊,接受诊疗农牧民40多万人次,还与乡村基层医生建立交流帮扶关系,用满腔赤子情怀守护各族群众的健康幸福,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至今,庄仕华已经出版7本医学著作,发表51篇学术论文,培养了150多名技术骨干,在我国肝胆外科领域颇具影响力。他先后获得“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

  不管名气多大,庄仕华始终牢记从医初心,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