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也是一次对社会心理的减负

2021年08月30日 08:4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党媒平台】

  遍地开花的培训班补习班大大加剧着教育焦虑,更衍生出一系列教育乱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给家庭支出“减压”,更是一次对高度焦虑的社会心理的必要校正。

  范荣

  继国家层面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后,北京市近日也拿出了具体的“双减”措施,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长期受到各方诟病。越来越重的书包、奔波赶场的培训,压得孩子和家长喘不过气来。针对这一病灶,从中央到地方没少出政策,而如今“双减”出台,统筹校内和校外对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做出全面部署,更进一步戳到了症结、抓住了裉节儿。就拿北京的一揽子举措来说,在校内,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引导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出台6项举措深化培训机构治理,有力祛除资本炒作的虚火。减负与治乱齐抓,校内与校外共管,标本兼治、长短结合,体现出对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的系统思考。

  一段时间,教育领域被浓重的焦虑裹挟,搅得各方苦不堪言,是到了必须整治的时候。从此番“双减”政策的具体指向看,一大关键就是对校内校外的角色与责任进行了厘清,以正本清源稳定社会预期,给广大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向,清晰可感的操作路径,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度,让各方充分感知到了国家坚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决心,有助于引导家长从被迫“鸡娃”的赛道上走出来。人为制造的内卷焦虑少了,高度紧绷的神经就能慢慢松弛下来,全社会的教育心态也会更加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实“双减”,不仅是给孩子书包“减重”,给家庭支出“减压”,更是一次对高度焦虑的社会心理的必要校正。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受教育者是有生命的个体,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在每个年龄阶段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需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揠苗助长填鸭漫灌只能是徒劳无功。以“双减”为契机,让我们的教育回归本真,引导孩子在全面教育中养成积极向上的品格、持续学习的能力、探索未知的兴趣,善莫大焉。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破解沉疴也非一日之功。相关政策出台后,市场反应不一,有些培训机构表面上偃旗息鼓,却暗自换上马甲、化整为零、转入地下,这种现象值得警惕,需要查处和处罚及时跟进。而更为根本的,还是切实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不断完善课后服务保障,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社会、家庭力量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才能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原载于8月20日《北京日报》。摘编自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www.hubpd.com)

[责任编辑: 罗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