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两小时”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2021年08月31日 08:4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时评】

  代立

  据媒体报道,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乌鲁木齐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实施“5+2”课后服务全覆盖,即每周五天都要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每天课后服务时间小学不少于2小时、中学不少于1小时,结束时间要与乌市正常下班时间衔接。

  课后服务在乌市落地,给学生减负、家长减压,成为“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既体现出教育的温度,更体现出教育向其本质的回归。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个“首要问题”是教育本质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很显然,我们培养的人不应是刷题、考试机器,也不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长期以来,各地普遍存在中小学生放学早于家长下班,学校递出接力棒,家长却接不上的现象。这是教育的一种责任失衡状态。如果学校、家庭、社会在孩子课后教育上各行其是、各自为营,长此以往,就不能保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学生的茁壮成长。

  “双减”要破题,须施以猛药。以“5+2”课后服务为抓手,无疑是重要的探索。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10.2万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实行“一校一案”。比如,石家庄市尝试多元化课后服务,上海闵行区开展“课后延迟+特色社团”相结合的校内课后服务,在乌市一些学校,学生们已经开始利用课后两小时,做作业、练书法、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课后服务正在充分发挥丰富和拓展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

  “课后两小时”,一方面作为减压减负的探索,在有效管理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并推动体育、艺术、科技类的相关活动在校园内蓬勃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实现了课内课后有机衔接,通过课内课后各有侧重,拓展了育人的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对平衡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的关系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让学校主动承担起更多的教学责任,把陪学陪跑陪练的家长“解放出来”,使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情感沟通和家庭教育上来,同时也让课外培训机构准确定位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促使它们角色转型。由此可见,“课后两小时”捋顺了课内、课外,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让它们环环相扣、相得益彰,各司其职、各归其位。

  不唯分数论英雄,换来桃李满园香,这才是向教育本质回归的真正要义。“好好学习”是学生的主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生成长的目标,两者并行不悖。我们希望通过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唤醒对学生全面发展本义的深刻理解,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全新构建。通过更好地解决课后服务的经费、老师工作时长与服务内容等问题,形成课后服务的长效机制,确保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迪木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