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渔:逐梦边疆的北大博士

2021年09月08日 08:4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弘扬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范琼燕 闫啸天

  “小妮(化名)最近很努力,正在补习功课,还说以后上完大学要回到家乡,建设家乡。”9月2日,阿图什市阿扎克乡党委副书记余渔听到村民带来他关心的小妮近况,感到很欣慰。

  余渔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毕业生,也是首位赴新疆南疆工作的北大博士选调生。当初,得知余渔作为选调生要奔赴新疆,一些同学和亲友觉得他太任性。原来,2019年毕业前夕,余渔拒绝了某企业200万元年薪的盛情邀请,放弃了南方某省委组织部的公职岗位,选择到南疆最基层的岗位锤炼自己。

  “到边疆扎根基层,不断磨炼自己,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就是我选择的人生道路,也是我的使命。”余渔说,选择到新疆工作不是冲动,而是他深思熟虑的决定。

  从小余渔就寄情边塞,憧憬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想象着“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神奇,感动于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豪迈,崇拜着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气魄,更是喜欢班超、左宗棠与新疆有关的传奇故事,对他们因这片土地而生的英雄气概非常向往。

  2019年7月,余渔坐了三天两夜的火车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在到达阿扎克乡的第二天,他就被任命为阿扎克乡提坚村党支部副书记。

  虽然做好吃苦的准备,但现实与设想还是不同,对他的考验刚刚开始:村委会办公条件简陋、冬天气候又冷又干燥、饮食花样简单蔬菜少、与村民的语言沟通存在障碍,这些难题一个接一个摆在余渔面前。

  余渔坚持着,适应着,把所有精力用在工作上,关心群众、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村里有个中专毕业生小妮,家庭条件不太好。余渔鼓励她继续上学,帮她制定学习计划,在他影响下,小妮决心考大学,未来还打算读研。“看起来是一件很微小的事,却能够影响他人的命运,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余渔说。

  2020年4月,余渔调任阿扎克乡党委副书记。离开提坚村时,村里已“旺”起来了。产业一条街初具规模,先后有22家企业入驻,带动解决了上千村民就近就业;打通了村里林果业生产、仓储、加工、销售产业链,大大提高了木纳格葡萄的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村民们笑脸多了,舍不得余渔离开。

  “村民由衷的喜悦,让我感到这份工作没白干,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余渔说。

  阿图什市是“中国木纳格葡萄之乡”,阿扎克乡有2万多亩葡萄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眼看凛冬将至,葡萄还未进行埋冬作业,一旦葡萄冻死,来年重新栽种费时又耗资金,农民损失很大。想到这些,余渔作为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心急如焚。他想尽办法协调组织志愿者服务队,赶在第一场雪之前帮助农民完成埋冬,保住了农民生计。埋冬任务完成的那一天,余渔走进旷野,看着大片埋好的葡萄藤,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在阿扎克乡副乡长冯志东眼里,余渔是一个在平凡岗位上扎实肯干的人,在分管领域业务上,特别是在基层党建、文化宣传、农业、招商引资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干得有声有色。

  谈到乡里这两年的变化,余渔打心底感到高兴。他说,第一次来到阿扎克乡政府门口时,附近连个小卖部都没有。现在,超市、夜市、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荒凉的戈壁滩上,还发展起来一条年产值1.2亿元的产业街,厂内机器轰鸣,货车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

  乡里的改变,让余渔继续奋斗下去的信心倍增。“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聚沙成塔,这么多人都在努力建设边疆,新疆一定会越来越好。”他坚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责任编辑: 张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