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碧水润哈密

2021年09月13日 09:2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守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李行

  9月5日,出差到哈密的乌鲁木齐铁路局干部李晓早早起床来到豫园。清晨的豫园,空气清新,鸟鸣啁啾,满目青翠,让人心旷神怡。

  “变化太大了,小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荒草滩。”从小在哈密长大的李晓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家乡发生巨大变化的喜悦。

  今年5月,作为哈密市的“一号”重点工程和“头号”民生工程——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成,豫园作为其中一部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近年来,哈密市对哈密河加大保护力度,不断改善湿地周边生态环境,哈密河原有生态绿地面积提升到60%以上,一个城景相融、生态宜居的城市在东疆崛起。

  拯救“绿洲之肾”

  哈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少雨,作为哈密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河流,哈密河曾一度干涸。

  据哈密市水资源部门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东西河坝涌水量每年可达2000万立方米。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石城子水库的建设,下游土地大规模开发,加上其他因素影响,东西河坝水流量锐减。上世纪末,沿河道分布的众多泉眼干涸消失,哈密河完全断流。

  为了拯救干涸的哈密河,哈密市投入巨资,加大对哈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程。

  2013年12月,投资过亿元、总面积1500公顷的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经过6年的努力,通过防洪和水土保持工程,引水、节水、增水工程,绿化及景观建设工程,道路及供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系列综合建设,2019年,试点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命名。

  哈密河流域湿地,被誉为哈密绿洲之肾,流域内湿地生物资源丰富,是哈密区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密集的场所之一。哈密河湿地区域内野生动植物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肩雕、白鹳,二级保护动物雀鹰、鹅喉羚等,另有以柽柳、杨树、沙枣树为主的乔木、灌木,湿地植被有芦苇、芨芨草、苦豆子、滨草等禾本科植物,还有蒲、鱼草、野薄荷等水生植物。建成后的湿地公园不仅是哈密市一张亮丽的名片,更成为哈密区域的核心生态屏障。

  在炎炎夏日,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就像一个天然氧吧,舒爽凉快,成为人们避暑纳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打通“哈密两肺”

  9月6日,在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修整树木、平整土地、清运垃圾,挖掘机、清运车来回穿梭,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哈密河里的水回来了,还要把哈密河装扮得更加美丽。依托哈密河国家湿地公园,哈密市开始将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随着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哈密市开始实施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项目计划投资5.7亿元,实际规划建设面积2790亩。其中工程一期占地1280亩,总投资2.5亿元。该工程于2020年5月18日开工建设。

  哈密市东西河坝一东一西分别穿过伊州区城区,就像人体的两片肺叶,由于它们对流域内小气候的调节作用非常明显,哈密市民亲切地称之为“哈密的两肺”。在实施生态恢复工程时,哈密市将东西河坝两条水系打通,用26公里的慢行绿道串联河坝两岸,实现两条水系绿道互通,沿河两岸830.68亩林地、草地以及湿地的植被得到逐步恢复,水系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目前,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一期工程已完工,正式向市民开放,二期工程各标段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哈密整体生态环境,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哈密市伊州区住建局党组书记董苏健说。

  坚持还绿于民

  哈密市坚持不破坏原有植被、不破坏原有林木、不破坏原有水系生态的原则,在原有水系和植被的基础上“修旧如旧”。

  哈密河流经豫园时,河道变宽,河道里生长有大量左公柳。在干旱少雨的哈密,左公柳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上百年的左公柳,施工方修整了部分树冠,并置换了土壤。

  “豫园在建设时,根据原有水系和植被种类,种植了大量乔木和灌木,进行了绿化和园林铺装。”湖南园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一期工程设计员王安介绍,豫园保留了原有的树木和河道、同心湖,添加了服务驿站、智慧长廊、驿路展墙、大草坪和小桥等项目。

  在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植物园项目施工现场,已经种植了乔木、花灌木品种100多个,其中有大叶榆、大叶白蜡、樟子松等乔木80多种,美人蕉、红王子锦带、波兰菊等灌木花卉20多种,绿化总面积将达到15万平方米。“种植计划全部完成后,这里将成为哈密植物多样性科普观光的一个重要基地。”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

  “通过哈密河生态修复,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让各族群众在更大绿色空间里休闲娱乐、享受美好生活。”哈密市委书记李成辉说,同时,我们将把哈密河生态恢复工程与街头绿地衔接起来,通过对沿河两岸的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让各族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 廖映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