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4日 08:4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于江艳
看似不起眼的骆驼刺,却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的“宝贝”,科学家们将骆驼刺搬进实验室,并且研究长达16年之久。
“骆驼刺属于深根植物,是荒漠—绿洲过渡带的优势植被。骆驼刺不仅固沙作用明显,而且还是优良牧草,叶枝混合粗蛋白含量13%左右,适口性非常好。”策勒沙漠研究站站长曾凡江说,目前正打算通过企业,在和田地区沙漠边缘推广骆驼刺种植,助力当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
此前,策勒县防护林结构简单,为防而建,仅起到阻挡风沙作用。
曾凡江认为,科研成果的运用更应带动农牧民参与,通过构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让当地农牧民受益。“农牧民可参与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来。骆驼刺与其他饲草搭配,将是牛羊很好的口粮,能带动当地畜牧养殖业发展。”曾凡江说。
事实上,在计划推广骆驼刺种植之前,策勒沙漠研究站曾在当地推广过柽柳和梭梭接种大芸种植技术,助力策勒县、墨玉县、和田县、和田市等地农民增收。
“这里曾经是策勒县有名的3号风口,现在是有名的大芸种植基地。专家们告诉我们种柽柳和梭梭防风固沙,然后又手把手教我们在柽柳和梭梭根部接种大芸,现在我已种了6年大芸,预计今年卖鲜大芸收入将达到3万元。”策勒县大芸种植户吐尔逊·艾莎说。
策勒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曾有过三次风吹城跑县城搬迁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流沙逼近策勒县城边缘,离县城最近距离仅1.5公里。沙临城下,绿洲告急,为减轻风沙带来的危害,1983年策勒沙漠研究站成立。
“建站初期,这里环境非常恶劣,沙尘天气频繁,研究站的前辈们通过不懈努力,攻克世界难题。1995年策勒沙漠研究站的两项科研成果——策勒县流沙治理试验研究和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柽柳造林技术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土地退化与荒漠化防治成功业绩奖’。”曾凡江说,策勒沙漠研究站的前辈为策勒县防沙治沙作出了很大贡献。
1997年,曾凡江来到策勒沙漠研究站工作,当时站上只有两辆自行车,其中一辆还经常坏。周末工作人员要到10公里外的县城买生活用品,只能轮流骑自行车去。现在策勒沙漠研究站已有24名研究人员,前辈的艰苦奋斗史已成为大家的精神食粮。
“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科学家就是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今年博士毕业加入策勒沙漠研究站的助理研究员张志浩表示,他将扎根边疆,为新疆防沙治沙作出应有贡献,造福当地人民。
策勒沙漠研究站成立38年来,一代代科学家扎根沙漠,久久为功。目前,策勒县防沙治沙取得阶段性成效,沙漠前沿已退后15—20公里,还恢复了38个行政村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