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7日 10:2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脱贫攻坚战中,我区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告别贫困,欢笑映在百姓的脸上,感恩种在他们的心中。□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
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摄于2020年9月21日)。□记者 邹懿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尽锐出战、挂牌督战,同心协力、艰苦奋斗,攻克了贫困堡垒,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至2020年末,全区现行标准下306.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新疆告别了绝对贫困的历史。
上下同心 尽锐出战
上下同心,无往而不胜。
在脱贫攻坚战中,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定期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带头遍访贫困县,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
千年梦想今朝圆,服务为民践誓言。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关键时候担大任、挑大梁、成大事。省级领导干部联系35个贫困县和44个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县,看真贫、问冷暖、察实情,与基层干部、驻村第一书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企业员工、贫困群众深度交流,商讨脱贫良策;地(州、市)党委书记遍访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县(市、区)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村“两委”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自治区党委选优配强帮扶力量,好人好马上一线,精兵强将下基层。
——贫困村“五个一”全覆盖。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上级部门单位结对包扶、1个援疆省市帮扶共建、1名县级领导定点联系、1名第一书记驻村领导、1个“访惠聚”工作队驻村工作,不脱贫不脱钩。
——深化“访惠聚”驻村工作。全疆每年选派7万余名干部、组成1万多个“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实现全疆3666个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访惠聚”工作队全覆盖。
——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紧密融合。全区各级干部职工与农牧民结对认亲,分批次入户走访,与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亲戚共谋增收路、共算增收账,脱贫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脱贫攻坚的阵地推进到哪里,党员干部就出现在哪里。县、乡、村党员干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员、驻村第一书记、结亲干部……一个个“新面孔”,成了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精准发力 到户到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
“胡吉尔台乡玉什阔灭依村脱贫户桑菊花希望提高扶贫信用贷款额度……”尼勒克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雄杰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关于贫困群众的情况记录。
2016年接手扶贫工作以来,张雄杰记满了20本笔记本。这是尼勒克县30个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微记录。
2017年,自治区组织近22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全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数据核实,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实现“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县有档、地有卷、区有库”。
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李守江回忆说,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再复核工作期间,他吃住在办公室,工作在农户家,走遍了全乡40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因户因人,带领扶贫专干给所有贫困户建立了“一户一策”“一人一岗”脱贫台账。
看准“病人”,找准“病根”,开方抓药。如今,克孜勒苏乡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仅种植伽师瓜一项,全乡人均年增收1500元。
立壮志、扎下根,各级党员干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措施与成就一项又一项。
——产业发展,夯实基础。抓住“农”字做文章,发展特色种植、高效养殖、庭院经济;招商引资,一个个“扶贫车间”“村办工厂”落地投产;发展乡村旅游,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
——易地搬迁,拔去穷根。搬迁农牧民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实现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
——特殊群体,应保尽保。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特殊贫困群体实现应保尽保。
——援疆项目,聚焦脱贫。2016年以来,援疆资金项目坚持向深度贫困县、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
……
一系列对路的方法、管用的措施,让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十三五”期间,贫困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32.32%。
接续奋斗 再谱新篇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必须打赢。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滩,这些树全是我们这几年栽的。最近,我们又种了2700棵杨树。”9月27日,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镇玉什阿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托汗·俄热阿孜扛着铁锹,带领50多名村民在村头凿渠引水。
玉什阿夏村原先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托汗·俄热阿孜十年如一日,带着村民修路栽树、发展产业,终于摘掉了贫困帽子。
2016年,地处沙漠腹地的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村整体搬迁提上日程,但很多村民乡土难离,不愿搬迁。
在沙漠中,村民们世代放牧,与沙尘为伴,喝的是苦咸水,住的是“笆子房”。而150公里外的新村,有崭新的安居房、清澈的自来水和漂亮的花卉、树木。
一次次登门、一遍遍劝说,一户一策、分类劝导,县乡干部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耐心细致地给村民们讲党的好政策、讲新村生活的美好,讲孩子的教育、老人的医疗。渐渐地,有村民开始搬迁了。
2019年9月,最后一批村民搬到了新村。
“没想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在新村崭新的家中,70多岁的尼亚孜汉·托合逊拧开水龙头,听着哗哗的水声,流下激动的泪水。
在田间、在果园、在棚圈,一批批党员干部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而抛洒汗水、竭尽心智;在地头、在庭院、在夜校,一批批党员干部为让党的富民政策滋润群众的心田而宵衣旰食,不眠不休。
打赢脱贫攻坚战,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从干扶贫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心要尽我所能,为贫困农牧民做一些实事。”托里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伟宏说。
“经历了脱贫攻坚战,我对初心使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喀什地区乡村振兴局驻疏勒县塔孜洪乡台吐尔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陈艳说。
“我们要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领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副县长姜大龙说。
万里豪情共日月,意气风发更向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现在,自治区党委正带领全疆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勇毅前行,在新起点上奋力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