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10:15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时评】
岳燕云
据天山网-新疆日报报道,大型原创舞剧《张骞》10月27日在乌鲁木齐市首演,获得广泛好评。没有先睹为快的网友直言想看。舞剧《张骞》以历史人物张骞通西域史实为蓝本创作而成,是我区挖掘中华历史人物故事,以优秀文艺作品教育人、感染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尝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如何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让历史人物为远去的历史代言,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共同的历史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心理途径和心理指标。
张骞凿空西域的故事在中华民族悠远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人正是沿着他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壮举背后的故事,是新疆地区各民族与中原地区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有力见证,其中蕴藏着许多共同记忆。创作舞剧《张骞》,让其以艺术的真实性全方位、全过程、全层次展现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手段,必将以其独有的思想内容、道德取向、价值追求和审美判断,激发各族群众的情感共鸣,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舞剧《张骞》的演职人员中有很多是新疆艺术学院的学生,为了更好把握人物特征,在排练过程中,他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了解张骞的故事,这对于青年人进一步了解新疆历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具有积极意义。
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回望漫长的岁月,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历史从未褪色,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大地上留存了众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比如土尔扈特东归的故事、“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的出土等,他们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值得持续深入发掘的宝贵遗产。
我们要让历史记忆照进现实,让“张骞”这样的历史人物、故事、文化遗存等在当代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发挥现实价值,为新疆稳定发展提供文化养分、精神力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