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2日 09:5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央媒看新疆】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记者缪翼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屹立在昔日茫茫戈壁滩上,棚外四季变换,棚里始终生机一片;一串串酿酒葡萄在全年近3000小时日光浴后,经现代化酒庄发酵,流入南北饮者的“夜光杯”;一位位打馕人每人每天可打出近两百个馕饼,把一张小馕饼“打”成了大产业……
独特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奠定了新疆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路的“路基”。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时值金秋,天山南北瓜果香。记者走进产业园、产业村,近距离观察一个个特色优势产业,感受新时代新疆农业蓬勃发展的脉搏。
园区搭台孕百业
“新疆人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新疆喀什市馕文化园负责人吕元红一句话道出了馕在新疆人餐桌上的地位。
窝窝馕、辣皮子馕、玫瑰花酱馕……目前,喀什市馕文化园已开发出120多个品种的烤馕,拥有500多个馕坑,日产馕量超30万个。
500余馕坑由谁来使用?阿卜杜麦麦提江·艾力打了12年馕,以前都是给别人打工,如今他承包了两个馕坑,雇了6个工人,在产业园里当起了老板,每个月能赚到8000元左右。
30万个馕由谁来制作?“产业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拓宽就业渠道。”喀什馕产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阿不都艾尼·司迪克告诉记者,目前全喀什共建有14个县市级馕产业园,仅园区就业人数就达1.25万人。
不同于过去散兵游勇式的小作坊馕店,产业园“集团军”作战更具市场战斗力。“园区生产统一了馕坑大小、烤馕时间、重量尺寸等标准,保证了馕的品质。”在阿不都艾尼·司迪克眼中,得益于生产组织形式的优化调整,新疆馕产业正快速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这张新疆人一日不可或缺的馕饼,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香。
同样是产业园,两万亩戈壁滩上建起的大棚、长势喜人的番茄辣椒同样托起了群众致富的梦想。
走进位于莎车机场北侧的莎车戈壁产业园,放眼望去,2400座温室大棚煞是壮观。棚内是长势喜人的番茄、辣椒,与棚外的戈壁沙石形成了强烈反差。
“戈壁滩上不仅能搞种植,而且还都是智能化种植。”每天早上,8号辣椒棚的管理者阿卜杜艾尼·图尔贡都要点一点手机,查看大棚里辣椒的长势,并记录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这座大棚能产3吨辣椒,按每公斤5元算能卖1.5万元。”阿卜杜艾尼·图尔贡估算着。
“最近采摘的一批番茄是发往上海的。”产业园负责人魏新亚告诉记者,这个产业园是援疆工作的成果——莎车县与上海合浦农业合作,规划建起这座占地面积两万亩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同时,产业园还建有3000平方米瓜果菜研发中心、1万平方米制种育苗车间、5000亩特色林果种植、2000吨保鲜储藏窖、48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销售车间以及200万只规模家禽场、3万只规模养猪场和10万只规模羊良繁中心……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有了这片百果园!
科技振翅强链条
天山南部焉耆盆地,全疆20%的加工番茄种植于此,产业链条上,加工所剩的番茄皮渣正经历一场变废为宝的演化。
在新疆红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番茄皮籽混合物被完全“吃干榨净”。公司相关负责人刘萍介绍,红帆每年用3000多立方米番茄皮渣可加工6000万多粒番茄红素软胶囊。完成这场转化的关键技术,是红帆公司独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番茄红素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带来的溶剂残留和毒性威胁。“这不仅填补了我国番茄红素领域的技术空白,而且一下子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刘萍告诉记者。
番茄精深加工是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疆依托科技创新,攻克了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重要知识产权,培育了一批国家创新型企业。从基础研究到前沿应用,一项项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从突破产业瓶颈到助力群众增收,科技翅膀越来越有力。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内,霍拉山下,天塞酒庄2000亩郁郁青青的葡萄园已经完成采收。新鲜的葡萄被装进木桶中酝酿,曾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金奖的精选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就此诞生。
国际金奖缘何而来?天塞酒庄庄主陈立忠告诉记者:“好酒首先是‘种’出来的。”精耕细作种葡萄,是国产葡萄酒原料优势所在——酒庄依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以及葡萄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制定实施科学的栽培管理计划,从葡萄树出土、上架,到定枝定芽、水肥管理都做到及时而精准;通过花穗管理与架面调整,确定合理的果实与叶片比例,以期达到科学控制品质、合理调整产量的目标,产量严格控制在每亩不超过300公斤。
紧盯酿酒葡萄“产品、品牌、标准”三步走战略,巴州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改良着手,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开展葡萄新品种、新技术引种试验示范,现已高标准建成集科技示范区、苗圃区、品种区、种植示范区为一体的葡萄科技示范园。
不止天塞,巴州还拥有乡都、芳香等规模化品牌企业,并培育了以天塞、中菲、元森等为主的精品酒庄集群。现在,焉耆盆地已建成40家酒庄,占全疆的30%,设计加工能力近8万吨。
记者了解到,新疆“十四五”规划将葡萄酒产业列入十大产业之一。
文化赋能谱新曲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南边缘,有一片辽阔的土地,叶尔羌河穿境而过。大自然以大地为纸,胡杨做笔,河水为墨,绘就光彩夺目的西域图景。
同样擅绘画的还有当地农民。
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76岁的老画家热合曼·阿皮孜正在库木库萨尔乡文化站创作《丰收的节日》,他身后挂满了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画作。牧民的帐篷、肥壮的牛羊、生活的场景……都是他入画的绝好素材。
“生活有多美好,农民画就能描绘得多精彩。”说着,热合曼·阿皮孜拿起他的葫芦画展示给慕名而来的游客。“一个作品600元至1000元,最高价拍卖到1.8万元。”热合曼·阿皮孜一脸笑容。
乡党委书记张军告诉记者,依托原生态沙漠、刀郎农民画和刀郎民俗文化等特有资源,麦盖提县在该乡打造了集创作、展示、销售、民俗民风体验等为一体的“刀郎文化名镇·中国刀郎画乡”,将刀郎文化的魅力在这里集中展现。
“目前,刀郎画乡有知名画师300余人,绘画爱好者800多人。近年来,创作各类作品5000多幅,其中2800余幅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1000余幅作品被国内外知名展馆收藏。”张军接受采访间隙,热合曼·阿皮孜成交了一幅作品,售价800元。
“非遗+旅游”风头正劲。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博湖县,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让该县全域旅游有了更丰富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未来,我们将不断加强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实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进一步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博湖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战立军说。
记者采访时,博湖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传出一曲激昂雄壮的乐曲《江格尔》。这曲讲述数千勇士保卫家乡的英雄史诗,如今有了时代新意——新时代的英雄们正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更加美好!
(原载10月8日《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