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畜牧科学院研究员杨会国:“良种+良法” 农区肉羊产业升级提速

2021年11月08日 09:0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专家解读】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贺江

  “近年来,新疆种羊品质和自我供种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改善了以往农户养殖面临‘缺好种’和‘引种难’的问题,农户依靠发展多胎多羔羊增收明显。”新疆畜牧科学院研究员杨会国说。

  新疆是全国养羊大区,羊存栏量、出栏量和羊肉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我区牧区主要以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巴音布鲁克羊等新疆地方绵羊品种为主,农区主要以湖羊和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等多胎多羔羊品种为主。为了夯实现代畜牧业发展基础,提高自主供种能力和畜牧业核心竞争力,2019年,我区建立了农区高效肉羊产业技术体系。

  杨会国是该体系领衔专家之一,体系成员单位由40余家科研院校、育种单位组成,建立6个综合试验站,有26家涉牧企业参与其中,建立了产学研用联合育种平台。

  在杨会国看来,农区高效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扭转了我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学研用脱节、产业链松散、技术推广缓慢、产业优势不突出等问题,也为我区启动《农区高效肉羊品种选育计划(2020—2025年)》等5个畜禽种业提升计划夯实了基础。

  农区高效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以来,全疆6家涉农龙头企业多胎多羔羊年产羔率达到260%以上,羔羊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其他涉农企业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升;农户多胎多羔羊年产羔率达到200%,项目区羔羊成活率达到85%以上。

  “在农区肉羊品种选育方向上,我们以农区多胎多羔羊优良品种选育提升为主攻方向,为商品肉羊生产提供优质母本。”杨会国介绍,近两年,农区多胎多羔羊“育繁推”良种繁育体系正逐步完善和发展壮大。以湖羊、小尾寒羊及其杂交后代为主的多胎多羔羊品种已由区域性试点养殖扩大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养殖区域由和田、喀什两个地区扩大至全疆9个地(州)20余个县(市),农区肉羊产业已成为全疆农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疆存栏湖羊等多胎多羔羊300余万只,约占全疆绵羊年底总存栏数的8%。

  “依托农区高效肉羊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单位,涉农龙头企业实现了育种的全过程数字化,”杨会国说,我区种羊品质和自我供种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了由区外大批量引种向自我供种转变。同时,在一批涉农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下,探索出适合各地的肉羊产业发展模式和企农利益联结机制。

  “在墨玉县萨依巴格乡,肉羊年产羔量多了一倍,农户参与多胎多羔羊养殖的积极性高涨。”杨会国举例说,这个乡通过育良种、创模式、抓培训、强科研等多种途径,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科研院所”托养模式、“养殖大户+农户+科技服务团”自养模式和固定资产收益模式,多胎多羔羊养殖成为该乡的支柱产业,辐射带动农户2700余户,养殖多胎多羔羊2.7万余只,2020年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至4000元。

  杨会国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发挥产业技术体系作用,持续提高农区肉羊种群供种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新疆由畜牧大区向畜牧强区转变。

[责任编辑: 王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