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 08:4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疆企创新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峰
“我们公司存栏3.4万头牛,其中2.1万头是能繁母牛,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用能繁母牛规模化养殖企业。”11月9日,新近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的新疆刀郎阳光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刀郎阳光农牧科技”)行政总裁何斌说。
设立在麦盖提县的刀郎阳光农牧科技,是由社会捐助资金设立的一家扶贫企业。2018年,在中国证监会支持推动下,恒大集团、中植企业集团、博纳影业集团、凯迪公司等企业捐助爱心资金成立刀郎阳光农牧科技,培育能够带动当地群众脱贫的产业。
刀郎阳光农牧科技初设时,就将股权量化分配给麦盖提县9个乡镇的141个村委会,同时引进专业经营团队注资持股5%,形成政府直接控制、经营团队拥有经营自主权的持股结构。何斌说:“这是公司初设时在股权结构上的一个创新。”
刀郎阳光农牧科技结合国内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将目光放在肉牛产业上,建立7个养殖场,从国外引进安格斯能繁母牛。之所以确定这个品种,是因为安格斯牛具有疫病少、耐粗饲、繁殖早等优点,特别是体重约210公斤的6月龄牛犊,经过半年育肥可增重至510公斤左右,净增重300公斤以上。
养牛是个投资大、周期长的行业。记者了解到,引进一头能繁母牛需要1.8万元,每年的饲草料投入也要7000元;能繁母牛从国外引进到繁育第一胎牛犊,需要经过隔离养殖、适应环境、配种和怀胎等过程,至少也要20个月。
“我们公司从事繁育和屠宰加工,当地群众从事育肥,通过‘政府+农户+龙头企业+银行+保险’联动运营,形成‘企业做两端、老乡做中间’的模式,这是我们在产业运营模式上的一个创新。”何斌说,这样可以平衡公司和农户的收益,解决农户市场化销售的问题,确保产业长久发展惠及群众。
成立近4年来,刀郎阳光农牧科技将主要工作放在良种能繁母牛的扩群上。如今,公司已形成完整的肉牛繁育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批引进的1.27万头安格斯能繁母牛,累计产犊超过1.8万头,推广到当地养殖户、养殖小区和合作社的有5000头。141个村委会股东资产较期初入账后的资产增长47%,累计分红4386万元。
由刀郎阳光农牧科技组建的30人社会化服务团队,分布在麦盖提县的9个乡镇,对安格斯牛的养殖户提供饲喂、繁育、疫病防治等免费服务。出栏后,每头牛能带动群众增收4600元。
刀郎阳光农牧科技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从检疫检验、配种繁育等环节着手建立我国安格斯肉牛技术体系;和华为公司合作,建成覆盖种植、饲料、良种、扩繁、屠宰、消费、体验在内的全产业链数字化信息集成平台,打造可追溯的肉牛产业体系。
今年,喀什地区立足“十四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确立了至2025年全地区存栏牛达到200万头的发展目标。刀郎阳光农牧科技抓住这一机遇,以托管租赁经营的方式将莎车、巴楚、疏勒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4团等地的17个牧场收归旗下,将业务扩展到全喀什地区。
在刀郎阳光农牧科技疏勒养殖场,毕业于新疆财经大学的如克亚木·买买提的工作就是将每天的生产情况输入信息平台,并与现场情况进行核对。目前,刀郎阳光农牧科技的660余名员工中,90%是当地人,月收入在3500元至3700元,带动群众就业也成为公司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内容。
“今后,我们将采取集团化发展模式,以肉牛为核心,以繁育、育肥、屠宰分割和牛肉升级加工为纵轴,以饲草料种植加工、有机肥加工和有机林果业为横轴,创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信息化的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为一体的现代畜牧业养殖体系。”何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