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瑰宝丨《西厢记》手抄本700多年前就在西域流传

2021年11月17日 09:5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元代《西厢记》手抄本残页。 图片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提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手抄本,700多年前就曾流传到新疆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董解元《西厢记》手抄本残页,印证了这样一段史实。

  巴州博物馆馆长牛耕介绍,这件手抄本残页目前摆放在博物馆一楼历史文化展厅。残页出土于且末县,长21.8厘米,宽27厘米,内容从“倚定门儿手托腮”开始,止于“夫人烧罢夜香来”,是古本董解元《西厢记》中《仙吕调·赏花时》的手抄本残页。近几年,这件文物先后在北京、沈阳展出。

  1986年9月,且末县一牧民在一处名为苏伯斯坎的古遗址上无意中发现一些破旧纸片,包括27件书信、呈状、名录、布告等,一批元代初期的文书就这样呈现在世人面前。当时的巴州文管所所长何德修根据两件有明确纪年的文书推测,《西厢记》手抄本残页等文书的年代在“至元二十年”(1282年)前后。

  何德修分析,元代初期,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采取了派驻军队、设置军政机构、建立驿站、实行屯田耕植等系列措施。且末县苏伯斯坎古遗址,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东端的交通要冲,是元朝政府建立的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重要军事驿站。从文书中军人名录来看,董解元《西厢记》手抄本残页应该是第一批守军的遗物。

  研究人员根据遗址出土的军士写的家书分析,苏伯斯坎驿站的首批守军均来自中原地区的延安府延长、肤施等县,《西厢记》可能是他们从中原带来。延安府距离西域几千里,戍守在这里的中原军士除了将思乡之情寄给亲人外,还会阅读《西厢记》排遣寂寞。

  “董解元《西厢记》手抄本残页的发现,不仅印证了元代初期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辖,也反映了当时西域和中原在文化上的密切来往。”牛耕说。

  国内研究资料显示,中国各种体裁和形式的“西厢记”有数十种,其中在古代文学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有元稹的《莺莺传》,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斗争,使原来的爱情故事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王实甫在“董西厢”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对董解元“佳人配才子”观点有所突破,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点,把《西厢记》推向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董西厢”“王西厢”这两部作品语言风格各异,各有所长,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同一题材的双璧。

[责任编辑: 廖映月 ]